农发行四川珙县支行:扎根“三农”书华章 “贷”动乡村绘宏图

迈入“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农发行四川珙县支行坚持以服务县域农业农村发展为着力点,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创建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总体目标和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高质量高标准服务珙县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一季度,该支行累计投放贷款5.7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0亿元,进一步擦亮服务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智慧共育“小桑蚕”,“贷”动乡村“大产业”

底洞镇位于珙县中南部,曾是西南丝绸之路五尺道上的重要节点,经过多年耕耘发展,蚕桑产业已成为底洞镇“农民增收离不得、特色富民少不得、农业增效垮不得”的重要支撑。珙县县委、县政府“4+1”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案阐明了“十四五”期间珙县现代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工程和100亿蚕桑产业强县目标,目前珙县现有桑园面积23万亩,综合产值28.8亿元,与产业规划存在较大的现实差距。

了解到蚕桑产业在珙县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农发行珙县支行创新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推进珙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41亿元,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该项目支持桑园建设工程及配套设施近6万亩、各类生产用房超33万平方米。以“共育支撑”解决质量问题,实现蚕桑产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力促蚕桑生产量、质双增,为珙县建成“蜀南桑海-僰道银珠”高标准绿色高效生态蚕桑基地“贷”来源动力。

蚕桑产业仅是珙县农产业的一个缩影,该支行还先后支持了储备林、生猪、稻虾产业,累计投入信贷资金超8亿元,高标准联动粮经复合、种养循环,实实在在蹚出了一条产业振兴路,让特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贷”入新科技,茶韵飘香话振兴

地处珙县曹营镇的川云山颠,鲜活的嫩芽蓄足了初春灵气,沁着茶香,鹿鸣茶厂正在紧锣密鼓制作着春茶。鹿鸣茶场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分支,至今仍保留川滇茶马古道的遗迹,现已成为珙县特色产业经济中的重要一环。2023年珙县茶园总面积已达15.17万亩,农业产值7.24亿元,毛茶产值11.8亿元、茶叶产量1.05万吨,2024年茶叶综合产值有望将突破20亿元。

珙县产茶基础好,鹿鸣茶场则是珙县茶产业的支柱之一。农发行珙县支行针对四川省珙县鹿鸣茶叶有限公司制定“一企一策”服务政策,支持珙县鹿鸣万亩茶园基地产业增效项目建设。得益于该行农业科技贷款的支持,企业正在逐步扩大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加工用房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将当地茶叶生产由传统生产模式“贷”入现代化,为2025年目标的实现奠定科技基础。该项目围绕绿色茶园深做文章,通过科技支持精准施肥及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治,能够减少茶园农业残留,为探索建成低碳茶园迈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

农发行四川珙县支行:扎根“三农”书华章 “贷”动乡村绘宏图.jpg

珙县鹿鸣万亩茶园基地产业增效项目

建好标准“饭碗田”,谷满仓间添笑颜

“‘烧饼田’变成了连片田,泵站、水渠一应俱全,旱涝不发愁。”珙县洛表镇飞跃村村民细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耕地质量高了,农田机械化水平提高了,“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农发行珙县支行接续推进珙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珙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托稳了种粮农民的信心。

据悉,上述两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内容各有侧重点。珙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高标准农田+特色产业”措施,进行总计超7万亩高标准农田综合开发治理,并配套建设以养殖食用菌为特色产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园。珙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则是进行集约化生产,配合水稻、高粱、玉米套作轮种,建成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使土地向专业生产者集中,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升农业经营专业化、现代化,确保农业生产效率攀升,夯实珙县农业发展基础,激发农业生产活力。随着4亿多元信贷资金的投放使用,为耕地做足“加减法”,珙县“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村民尝到了甜头,田间地头生出无限希望。

近三年来,该支行持续围绕农业一二三产作文章,投放农地类贷款16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17万亩,土地整治10万亩,有效盘活了低效土地。(王国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