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通江县支行:逾70亿元政策性金融活水润泽红色沃土

近年来,农发行四川通江县支行以“六融六提”党建工作法为基础,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立足农发行“六大板块”,聚焦“四个银行”品牌建设持续发力。截至目前,该支行贷款规模已突破70亿元,达72.43亿元,支农履职成效不断提升,切实助力通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红色文化铸党魂

通江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是这个县的底色。农发行通江县支行扎根这片红色沃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一方面,该支行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通江红色教育基地、毛浴古镇及川陕苏区红色金融旧址等地亲身体验感悟红色精神。另一方面,该支行组织员工观看红色抗战影片,让全体干部职工铭记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从优秀红色文化和红军精神中汲取养分,砥砺对党忠诚品格,不断筑牢全行员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基础,迸发出强大的红色驱动力。

勤耕不辍护粮安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一垄一亩即载民生。走进通江县国家粮食储备库粮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座金黄色的“粮山”,浓郁的“稻香”扑鼻而来。

“农发行办贷高效及时、服务态度好,多亏了他们,我们每年粮食购销储工作都能顺利完成。”该粮油企业主要负责人感叹道。

农发行通江县支行结合地方粮油市场行情,大力支持粮油市场化收购,不断巩固“粮食银行”地位,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十四五”以来,该支行累计投放各类粮油贷款0.81亿元,粮油收购区域市场份额超90%,助力老区人民“饭碗”端得更稳。

担当作为助农兴

以前出门翻山越岭,一山更比一山高,后来条条大路通家门;以前土地贫瘠,耕地无序,后来田成方、渠相连;以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后来产业自给自足。在通江这个小县城里,当地人民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都有农发行的身影。

要致富,先修路。农发行通江县支行紧密围绕交通强国战略目标,聚焦农村路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支持“四好农村路”和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创建工程,发挥金融“造血”“输血”功能,着力疏通农村地区发展动脉,形成内畅外连的交通运输路网。该支行累计投放农村路网建设贷款16.8亿元,助力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该支行始终把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农地+”模式,做大做强农地业务。该支行累计申报并获批农地贷款8.63亿元,目前已投放5.38亿元,支持新建15.57万亩高标准农田,助力耕地保护提质增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产业旺则乡村兴。为支持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现代乡村富民产业,该支行依托地方资源,紧扣总体规划,统筹产业链条,累计获批贷款10.4亿元,用于支持通江茶叶、空山黄牛、青峪黑猪等地域特色品牌,推动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百姓打通创收致富之路。

聚焦民生兴水利

水润万物,利泽天下。俯瞰通江县城,通江犹如一条曲折蜿蜒的透明“绸带”将县城分割开来,这条“绸带”多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个小县城,更是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饮水之源。

而以前这里面临着水生态环境不良等问题,在农发行通江县支行的不懈努力下,12.9亿元水利建设贷款成功获批并迅速投放,不仅建成了高明湖湿地公园,更是大力支持了青峪口水库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还实现了长江干支流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农发行“水利银行”品牌持续擦亮。

生态建设展绿颜

农发行通江县支行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遵循农村发展规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

该支行申报并获批传统村落保护贷款2.64亿元,投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款1.99亿元,助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王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