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版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宋杰)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于12月9-11日在上海召开。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在会上发表了主题为《高水平开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3.0版》的演讲。

他认为,制度型开放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于国家发展、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调整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所以,必须要在市场开放的同时,更多地在制度型开放方面走在前面,在制度型开放方面要产生引领作用。”

屠光绍指出,制度型开放一是要求与国际一流标准和最佳实践对标,二是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同时将国际规则和自身发展更好地互动和融合。

“过去,我们的开放是渐进的过程,无论是从业务还是牌照管理,还是在监管方面,基本上都是通过局部管道式的开放某一个业务、某一种牌照。如果要更高水平开放,需要不断从局部管道式开放转向全方位开放,当然这也是一个过程。”

关于“从配置‘国际资金资本’向配置‘国际资产’的功能开放”,屠光绍认为,我们的资本市场当前在配置国际资源过程中,体现比较多的功能是“吸引(外来资金)来投资,即国际资金、资本如何进入我国市场”。

对此,他首先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中国金融体量不断增加,市场不断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国际)资金、资本向中国集聚,这当然是(金融对外开放取得的)重要成果。”他说。

但他特别提示,配置了“国际资金资本”、吸引了投资后,我国资本市场在配置“国际资产”方面的开放力度还不够。

“比如我们一直在说能不能有境外上市公司到境内来上市?”在屠光绍看来,配置“国际资产”并不是简单地配置资金、资本。若境外上市公司到中国来上市,首先就需要用人民币为这部分“国际资产”定价;同时还需要有更多有序的开放,让境外的公司(持续)发债、发行股票。“这也就是我呼吁了20年的‘股票国际板’。”他补充道。

屠光绍总结道,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3.0版需要在四方面形成更多的合力,其一是发挥市场和政府驱动的体制优势;其二是发挥好开放和改革双引擎的作用;其三是,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水平开放,涉及一些难点、需要我们不断解决的挑战,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四是中央和地方的协同机制。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