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论坛暨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山东产研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成立揭牌活动在济南成功举行。
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岛校区校长王美琴,山东产研院党委副书记陈西武,济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家亮出席揭牌活动并致辞。济南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新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现刚,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晶体材料研究院院长于浩海,起步区管委会工信科技部副部长石丽雪,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秀芳,市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王文森等出席活动。
深化合作,共促创新,活动现场,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山东产研院代表共同签署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合作协议,并为“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揭牌。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协同创新机制,将有效整合高校基础研究优势与产业技术转化能力,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聚焦前沿,共谋发展,活动同期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论坛”,围绕晶体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以及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7个重点项目进行路演,系统展示了晶体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及产业化潜力。
会前,与会嘉宾到山东产研院展厅和微纳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地参观交流,全面了解了山东产研院在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平台建设及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成效。
携手突破“卡脖子”难题,赋能高质量发展,此次合作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衔接不畅”难题的生动实践。双方将充分发挥山东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探索方面的优势,以及山东产研院在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市场链接方面的专长,共同致力于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与核心器件“卡脖子”难题,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优质项目在济南落地生根,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孙凤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