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青岛地铁集团承办的智慧城轨2025青岛现场会开幕。现场会首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青岛地铁研发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发布。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行业协会、山东省及青岛市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业主代表齐聚青岛,问道轨道交通智慧化、数字化发展。
据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模型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利用城轨行业数据训练微调形成具备逻辑推理、智能交互、算法纳管和泛化应用等能力,赋能设备运维、乘客服务、运营组织、应急处突等业务场景的行业大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模型画像
青岛地铁从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需求出发,系统性地梳理出407项原始运营服务需求,提炼出159项覆盖轨道交通全业务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模型基础上,以场景牵引、数据驱动的伴随式研发模式,研发青岛地铁大模型,赋能设备智能维修、乘客智慧服务、运营高效组织、应急处置等N类场景应用。
青岛地铁大模型
据测算,城市轨道交通单条线路智慧化改造成本约两亿元,全产业链规模近千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此外,城轨行业大模型还可应用于产业园区、港口、电力、水务的设备运维,机场的乘客服务,装备制造业的产线运维,运营商的运营服务及铁路等全场景业务。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王燕凯介绍,共研共建行业AI大模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行业大模型建设非一日之功,需全产业链所有成员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协同发力、共享资源、共担责任。在共研体合作方面,协会支持行业单位参与城轨行业大模型建设并共享发展成果。
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说,青岛地铁将持续发力智慧城轨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一是创新驱动,坚持科技引领、应用赋能,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主动贡献青铁场景和高质量数据,加快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二是协同建模,基于行业大模型共同认识,全力支持行业大模型应用与迭代升级;三是产业聚势,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智慧城轨与人工智能产业融合,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
据悉,青岛地铁目前已完成青铁大模型1.0版本研发,并在6号线完成初代大模型研发部署、模型评测,以及供电、车辆、机电和智慧车站4个智能体的上线试运行,赋能设备维修、乘客服务、运营组织、应急处置等业务领域,大幅缩减作业流程并缩短故障处置时间。青铁大模型应用体系搭建完成、场景全域覆盖后,预计青岛地铁运营效率提升超40%、乘客主动服务提升超60%、生产作业流程缩减超60%、成本降低超30%。2028年,506公里线网预计每年可实现运营成本节省超10亿元。
编辑:崔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