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商涌|梯度“金字塔”,让临沂民企发展“拔节生长”

“每七个临沂人里就有一个民企老板!”这句充满自信与底气的话语,如今已成为临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临沂现有市场主体153万户,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90%以上的营业收入、90%以上的工业税收,解决了90%以上的群众就业。此外,临沂还建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专业批发市场集群,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00亿元,物流交易总额突破10074亿元,万亿级商贸物流成为临沂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

今年,临沂更是定下目标:经营主体突破160万家,打造万亿工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推动民营经济由“铺天盖地”迈向“顶天立地”。

政策筑基,搭建民营经济发展“四梁八柱”

走进临沂临工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测试车间,载重400kg的六轴垂直多关节机器人正灵活摆动“手臂”,演示自主取货、码垛等工序。这家位于临沂市沂河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在智能产线、智能物流、智能仓储等方面成绩斐然,处于国内同行业品牌领先水平。

不久前,临工智科的“山东省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技术创新中心”成功上榜2024年省技术创新中心拟批复筹建名单,成为临沂市唯一一家获批企业。

然而人形机器人产业尚未火爆的几年之前,临工智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面临诸多挑战。

但在数年前,人形机器人产业远未像今天这样火爆,临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也面临很多挑战。

近年来,山东临沂沂河新区紧盯“量质齐升、两年千亿”目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企业数实深度融合。为引导企业提升数字化素养,该区探索多元路径,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我们先后开展了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推动政策进园区、技术进园区、应用进园区;组织企业实施了智能化、数字化技改项目及数字化转型星级服务商到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活动,组织指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技改数转;探索建设了‘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数实融合新模式,培育更多企业成为数字经济‘晨星工厂’。”临沂沂河新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刘善祯说。

眼下,在临沂沂河新区,一大批中小企业正加快实施“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正在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临工智科只是一个缩影。

2024年11月,工信部公布了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通过复核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临沂的临工智科、卫康生物、昊泉硅业等12家企业通过认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那些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对临沂而言,这12家企业的成功认定不仅体现了当地民营经济的实力和发展潜力,也是对政府长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肯定。

临工智科等“新物种”企业的不断横空出世,背后正是临沂长期以来对优质企业的深层关注。

当下,临沂坚持以产业链为纽带,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形成了“骨干企业引领、优质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跟进”的“金字塔”式成长梯队。2024年以来,临沂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3家,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全市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849家,完成产值479.1亿元、增长101%,拉动全市产值增长2.9个百分点。

分层赋能,助力民营企业“拔节生长”

春节前,临沂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助企联络员前往奥德科技公司开展精准帮扶活动,现场研讨解决企业在政策解读与应用方面的困难与问题,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奥德集团、远通汽贸、翔宇实业、鲁南制药、史丹利农业等民营骨干企业,具有高技术性、高成长性、高带动性的特点,是临沂经济成就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为发挥这些“金字塔”尖骨干企业的头雁优势,临沂制定《全市骨干企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按照闭环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参与企业长远战略制定,整合资源助力企业发展壮大。2024年,全市1648家企业产值跃过亿元大关,完成产值7383.6亿元、增长8.5%,拉动全市产值增长7个百分点。

在山东佳润新材料的生产车间,30多台先进设备飞速运转,一卷卷PE保护膜即将运往40多个海外市场。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佳润新材料2024年引进10台新设备,营业额突破3.6亿元,出口额占比超30%。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临沂建立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以及一系列扶持措施。对“金字塔”中部的优质企业,临沂制定《临沂市“专精特新”企业扩容提质行动计划》,明确10条具体措施,全方位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3家,数量居全省第三位。

对于数量更为广泛的小微企业,临沂选取596家企业建立小升规培育库。2024年,全市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849家,完成产值479.1亿元、增长101%,拉动全市产值增长2.9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临沂全市经营主体数量的90%以上,是民营企业“金字塔”的基石。但中小企业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相对不足,为此,临沂制定《临沂市“专精特新”企业扩容提质行动计划》和《临沂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措施》,通过9个方面共26条措施助力民营企业转型跨越发展。同时,选取596家企业建立小升规培育库,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组建“上市管家”团队,进行重点后备企业“一对一”调研服务,筛选75家企业纳入市级培育,确定3年23家的重点帮包培育目标。

临沂的“金字塔”梯队培育模式,构建了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支撑,实现了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催生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态格局。截至2024年11月,全市共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6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家,分别较2021年增长6倍和3.9倍。临沂正通过“全面摸底建台账”“精准画像贴标签”“一企一策抓提升”三步走,进一步助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临沂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揭示了其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唯有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协同创新生态,才能持续释放民营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推动城市民营经济生态向更高能级演进。

临沂这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汇聚各方资源,构建起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在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必将在这片热土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推动临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沂蒙大地的民营经济传奇持续焕发光芒,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临沂样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宗兆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