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利部门多措并举,聚焦灌区改造力保粮食安全

1.jpg

4月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解读2025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省水利厅副厅长肖红在会上介绍了水利部门聚焦灌区改造、保障粮食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2.jpg

配套完善工程体系,灌溉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水利部门持续开展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对骨干渠系实施节水衬砌改造,并配套水闸、渡槽等建筑物,完善信息化管理设施。这些举措构建起“引蓄提结合、输配用高效”的灌排体系,显著提升了灌区的灌溉能力和节水效率。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山东省共实施72处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4亿元,其中省级及以上投资占比超过80%。这些项目共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00万亩,新增节水能力3.73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0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这些成果为全省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坚实保障。

强化灌区运行管理,春灌工作有序开展

春灌是土地越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对农作物生长和夏粮丰产丰收至关重要。为确保春灌工作的顺利进行,山东省各级水利部门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对灌区渠道进行维护、清淤疏浚和建筑物检修等工作,保障了渠系畅通和运行安全。

今年,山东省水利部门督促指导大中型灌区科学制定春灌计划,计划引水42.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5400万亩。自2月份启动春灌以来,各地抢抓水利工程蓄水较多、黄河来水量较大的有利时机,统筹安排用水时序,科学组织引水蓄水。截至目前,已有155处大中型灌区陆续启动春灌,累计引水2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000万亩,整个春灌工作预计将于5月底全面结束。

改革科技双轨并进,大力发展农业节水

在推进灌区改造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山东省水利部门还注重改革和科技的双重驱动。一方面,通过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全面建立“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水价形成机制。另一方面,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大田作物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亩均节水40立方米以上。

此外,山东省还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灌区管理水平。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组织灌区开展数字孪生先行先试。目前,已有部分灌区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和业务应用平台,助力今年春灌配水效率提升10%以上。

下一步,山东省水利部门将继续锚定“设施规范、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要求,持续推进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不断提升改善灌溉条件、加快构建农业节水制度体系等措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高水平“齐鲁粮仓”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