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 青岛走在前”主题系列发布会,首场发布会聚焦“青岛市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工作情况”。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表示,青岛市将聚焦“10+1”产业,共40个细分赛道,实施一系列重点行动。到2027年,青岛市计划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
耿涛表示,在主攻方向上,青岛市将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两个先导产业,力争到2027年分别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和1200亿元的产业规模。同时,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五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三个优势产业。此外,还将超前发展一批未来产业,如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等,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据介绍,为实现上述目标,青岛市将重点开展七大行动,包括产业赛道研究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成果转化提速行动、产业融合升级行动、项目招引突破行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和要素保障支撑行动。其中,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将强化需求导向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每年实施重大科技创新10项左右、关键共性技术攻关100项左右;成果转化提速行动将实施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力争到2027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卞成表示,青岛市发改委重点聚焦细分赛道、优化区市布局、创新推进机制三方面工作。细分赛道将按“聚力突破、重点发展、积极布局”分类推进,并实行动态调整。产业布局上,青岛全市“一盘棋”统筹,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成立专项小组,构建“专项小组统筹,牵头领导挂帅,产业专班主抓,承载区市主战”的工作格局。目前,《关于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已印发,专项小组第一次会议已召开,对全市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统筹抓好各项工作落地,推动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党组副书记、主任刘学辉则表示,青岛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布局“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下一步,将突出未来产业研究、科技项目布局、科技成果转化、科创平台建设和多元科技投入。加强产业谋划,布局关键技术攻关和引领性项目,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并引导多方力量投向科技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青岛旨在激活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据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金灿介绍,青岛作为经济、工业、制造业大市,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排名稳步上升,2024年跃升至第6位。为推进创新型产业体系构建,青岛将聚焦“10+1”重点产业,从六个方面精准发力,制定落实产业行动计划,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并协同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同时,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力担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项目建设上,青岛将梳理重点项目清单,加强调度服务,推进高水平技改行动。
此外,张金灿表示,青岛还将拓展数实融合新优势,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并优化产业链群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在要素支撑保障方面,青岛将放大产融合作效应,实施产业金融服务,加强政策集成和人才供给,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