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加快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级版

11月29日,在山东科技大市场,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惠企利民政策在身边”主题系列现场新闻发布活动第二场,邀请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负责同志等现场解读《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孙鲁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于洪文,山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韩震,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开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相关提问,为企业答疑。

1.jpg

2.jpg

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介绍,《若干措施》是山东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也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许多政策福利。

近年来,青科大针对高校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问题,聚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单列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

一、构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单列管理“新机制”

根据职务科技成果的“时效性”“不确定性”等不同于一般资产的特征,学校制定《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18项制度文件,完善了职务科技成果资产的评估备案、产权登记、分割确权、使用和处置、作价投资形成股权等单列管理模式。比如,对于需要赋权确权的专利,学校与职务发明人按1:9的比例共享专利权,不纳入现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开辟“一次办好”绿色通道,优化赋权转化各项流程,科研人员按需选择协议定价、评估定价、挂牌或拍卖定价以及创办公司等转移转化方式,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在科技部近期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中,青科大位列全国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额第23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

二、探索高质量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辟了“孵化上市”“迭代服务”“科创飞地”“校地融合创新发展”等五条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比如,依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密炼机上辅机”项目成立校办企业、学科性公司,相继孵化出软控股份和赛轮集团两家上市公司,目前,通过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上市公司已达到9家;将“ECSS工程化学模拟系统”项目技术整体转让给万华集团基础上,连续20余年为企业提供技术更新迭代服务,联合攻克“MDI制造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与济宁、枣庄、德州共建“非实体”“轻资产”型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推动校地双向赋能,助力学校与济宁亿联化工、枣庄市分别达成2.2亿元、1.1亿元技术转让合同。

三、打造有组织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新生态”

学校坚持“不找校长找市场”“校长带着打市场”的理念,积极融入山东科技大市场,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开展“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山东技术交易市场、深交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紧密结合市场经济规律,引入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拓宽教师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打造了一支近200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设立成果转化型教授并单列评审;引进40余家优质专利代理机构入驻学校,每月组织专题指导和对接服务。

下一步,学校将用好《若干措施》有关政策,加快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级版,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