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滨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大会召开,沾化区围绕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聚焦知识产权保护、转化、运用等重点工作作典型发言。
据悉,沾化区创新发挥知产赋能、地标引领、示范创建作用,全方位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评议获得优秀等次,高价值发明专利增长率达到47.06%,增幅列全市第一;今年8月,“沾化冬枣”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全省2家)。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立足“大保护”工作格局,让知识产权保护监管更加有力。行政+司法保护“有序”。由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区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同步推进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会商、纠纷线索联控工作,逐步形成高效协调的保护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在乡镇街道设置知识产权联络站11处,开展行政+司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5次,查办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起,涉案金额200余万元,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党建+业务共治“有方”。将知识产权宣传与党建活动进行有机统一,依托全区外卖行业党建工作平台和消费者维权服务站,借助“红旗商户示范岗”、“枣乡红骑手”服务队、“外卖骑手齐参与”等活动,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普法宣传26次,受理知识产权纠纷18条,日办结率达90%,努力向全社会传递知识产权保护“信号”。数据+专业支撑“有力”。
建章立制,打通保护“最后一公里”。与武汉市汉阳区、济南市历城区、威海市环翠区、淄博市临淄区、乐陵市市场监管局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保护合作机制,为数据共享、线索互认提供有力保障。专业加持,用好纠纷“最准公平称”。为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依法行政工作,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和技术调查官参与执法办案工作。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相继出台《滨州市沾化区专利资金管理办法》《沾化区品牌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知识产权和地理标志培育专项资金,两年内兑现区级知识产权奖补资金115.3万元,有效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立诉求上门问、政策上门讲、业务上门办“三个上门”惠企走访工作机制,以“成就企业家梦想”“助企攀登齐鲁行”等活动为抓手,有效解决企业在专利培育、质押融资、专利许可以及在推进专利产业化进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
聚焦企业创新发展诉求,多措并举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3场次、各类知识产权人才培训13场次,为企业争取到国家专利审查员驻企资格,对其专利创造和转化运用工作提供精准指导。三是擦亮“金招牌”地标品牌,让地理标志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目前沾化区拥有沾化冬枣等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沾化冬枣是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为助力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双增双提”工程,不断强化沾化冬枣地理标志推广、保护、运用力度。
夯实政策保障之基,织密地理标志保护网。相继出台《加快推进“沾化冬枣”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将“沾化冬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纳入全区重点工作清单。将沾化冬枣地理标志使用行为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印制发放沾化冬枣用标申请流程彩页、宣传册、普法材料6000余份,对62家用标主体进行培训指导,规范沾化冬枣专用标志使用44家次。夯实产业发展之基,打好地理标志升值牌。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冬枣储藏、营销、深加工项目纵深发展。
助力发展文旅服务业,促进全面发展。借助“沾化冬枣节”举办契机,开展沾化冬枣品牌推荐会,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宣传力度。夯实对外开放之基,助力地理标志走出去。按照“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对出口基地和出口企业扶持力度,持续做好沾化冬枣出口文章。依托跨境电商市场的发展,重点攻关高端国际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让沾化冬枣成为口感好、品质佳的全球性水果。目前,沾化冬枣已经通过193项检测指标成功出口到新加坡等17个国家。(何健、张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