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创新、精准发力,打造残疾人就业“滨州样板”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残联加大向内改革力度,聚焦残疾人就业增量不足、制度制约不够有力、就业载体较少等问题,定向发力、靶向创新。数据显示,全市连续3年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到71.42%。

帮助残疾人尤其是轻度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近就便实现就业是重中之重。滨州市残联通过免费提供经营场地等系列优惠措施,引进“润邦·彩虹家园”“如常集团”等人力资源公司建设运营“如康家园”,组织残疾人集中就业,为残疾人发放不低于最低标准工资并缴纳社会保险,形成了“企业按比例就业+如康家园集中就业”模式。截至目前,500余名残疾人通过该模式实现稳定就业,就业人数在山东省最多。

抓好平台建设,打造残疾人就业“新引擎”。协调商场机构,免费提供400余平方米场地,建成全省首家残疾人文创产品展销馆。可日常展销残疾人文创产品1000余件,月销售额3万元以上,有效解决“如康家园”文创作品销售不畅问题,并实现以文创产品生产、销售等带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同时,大力推进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盲人按摩机构达到85家,从业盲人达到500多人,其中49名盲人取得医疗按摩资格证书,5家盲人医疗按摩机构被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优化就业服务,激发残疾人就业“新动能”。通过举办滨州市残疾人第十四届残疾人就业创业招聘会及多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组织残疾人大学生到滨化、中海沥青等大型企业入企拓岗,推动残疾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沉浸式沟通对接。同时,针对企业用工与残疾人就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建设滨州市残疾人就业供求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残疾人招聘、职业能力评估等工作,助力残疾人精准就业、高质量就业。打造“就业滨州·逢九就播”云端直播招聘品牌,每月逢九定期举办直播招聘会,形成了“线上+线下+直播”三位一体就业招聘新模式。

下一步,滨州市将不断优化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模式,创新就业路径、提升就业质量,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滨州方案”、做出“滨州贡献”。(王学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