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普法宣传在行动,法治理念入人心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网上订阅
网上订阅

扫码订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话说张三深知此事不可张扬,便与那同伙李四将私自生产的假冒产品包装成蔬果干,打算将这批货偷偷运回老家售卖,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一路上两个人是战战兢兢,生怕遇到各部门的路查,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越是害怕就越会出现……”山东潍坊寿光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第二基层服务站的稽查人员黄鹏正在通过线上评书直播的形式,向广大零售客户宣传烟草专卖法律法规。

贴近群众 注重成效

“您好!这传单上面有我们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的联系方式,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咨询的法律问题,可以随时拨打上面的电话。”寿光市局普法志愿者一边向社区群众发放普法宣传材料一边说道。

今年以来,寿光市局以“执法为公 心系民生”为主题开展多轮次普法宣传活动,要求各执法中队结合辖区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普法受众范围,提升普法效果,以更加完善的社会监管网络,强化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寿光市局坚持“数措并举 多管齐下”的普法宣传方针,通过评书、相声、脱口秀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提高群众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和守法的自觉性。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普法内容的感染力,各执法中队将社会热点事件与普法内容相结合,目前已形成《偷天换日》《戏说张三》《办证记》等多个普法小段,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1.jpg

图为在物流站点进行普法宣传

针对居民社区集中地,寿光市局通过设置法律展板的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知识。选择居民往来密集的社区地段,设置“普法小摊位”,“面对面、手把手”向社区居民讲解讲解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问,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展示法律案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普及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针对社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网络诈骗等,普法人员会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法律条款,引导居民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因地制宜 形式多样

为了进一步扩大普法范围,提升普法效率,寿光市局结合普法重点群体和区域,提出了“五进”普法模式,即进集市、进校园、进小区、进广场、进单位,形成了覆盖全面的普法宣传网络。各稽查中队对各自辖区的主要集市、广场等人员聚集区域进行登记,定期开展针对非法售卖烟丝、烟叶等涉烟违法行为的普法宣传。同时,结合群众实际普法需求,不定期开展校园普法、工地普法、物流寄递站点普法等,科学设计普法内容,针对性开展普法教育,循序渐进地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引导群众在知法、守法的前提下,积极举报身边的违法违规行为。

“做好普法宣传,首先要明确普法的目的和对象,要从群众的真实需求出发,不要自说自话、水过地皮湿,比如最近发生的多起集市售卖假冒产品案件,消费者更关心如何区分商品及买到假货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你如果在集市上一味宣传许可证办理或者违法违规案件,显然不合时宜。”在谈起培训内容如何选取时,专卖监督管理科科长魏振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仅今年上半年,寿光市局就开展了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7场,接收群众举报信息39条。

律师驻站 法润民生

以辖区基层服务站办事大厅为载体,寿光市局与山东联邦律师事务所达成合作关系,组建“法润民生”法律援助点,为广大社区群众拓宽法律维权援助渠道。寿光市局在保留办事大厅真假烟鉴别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通过邀请签约律师定期坐班普法的方式,向周边群众提供免费法律问题解疑释惑的渠道,同时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定期邀请律师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就电信诈骗、消费者权益、未成年人保护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解读。

“以前我们的普法面还是太窄了,无法满足周边群众各类法律问题的问询需求,现在有了律师的帮助和指导,群众的各类法律问题就有了解答渠道,我们‘法润民生’的普法宣传品牌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现在每到律师坐班讲座,几十人的培训室总是座无虚席。”第一基层服务站站长胡国华对普法取得的效果十分满意。

2.png

图为律师参与线上普法直播

随着普法宣传活动的持续深入与广泛覆盖,“法润民生”不单单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寿光市局实实在在的普法行动与为民成效。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校园课堂到广场集市,法治的种子已经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绚烂之花。通过普法宣传,公众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氛围日益浓厚,法治信仰正逐步成为辖区群众的共识和追求。

展望未来,寿光市局将在巩固和深化当前成果的基础上,以督促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聚焦重点对象,创新普法形式,持续深化普法宣传教育,让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让法治的力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史超)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