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微山县财政局积极参与“微山县百名中层破百题”行动,通过强化约束夯基础、严控实效治未病、完善评价再增效等措施,着力打造“务实、管用、高效”的预算绩效精品管理格局,不断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新的路径参考。
一、推动预算绩效精品管理主要做法
全面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会同相关业务科室认真审核一级项目库的绩效目标表和项目测算表,严格把关申请入库项目的成本分解与测算情况,作为今后实施成本控制、开展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实现项目入库成本分析全覆盖,对于未按要求进行成本测算或测算不精细的项目,一律不予入库,从源头上减少资金安排不合理、效益发挥不充分等情形。梳理公共服务领域成本构成相对稳定、支出标准有迹可循的项目,结合近几年全市实施情况,选择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区路灯电费”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工作,为编准编实项目预算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帮助预算单位降低管理运行成本,过好“紧日子”。
持续加深绩效目标前置约束。严格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编审,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等辅导方式,表格逐一审核、问题逐一反馈、整改逐一落实,“手把手”指导预算部门完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二是深化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面梳理部门“三定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十四·五”规划等,对目标设置不完整、核心指标有遗漏的不予通过,重塑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指标体系。
充分释放绩效自评自我完善潜能。组织全县预算单位对本单位预算项目、部门整体开展评价,提高对未完成绩效目标或绩效指标完成度偏离较大等情形的原因分析及整改落实的优先级,引导预算单位用自评结果改进内部管理、优化预算安排。
不断提升预算单位业务水平。拓宽学习交流新途径,积极推动定期集中培训向实时分散教学转变,念好“常”字诀,将解疑答惑融入日常、拓展交流抓在平常、跟踪提升落在经常,同时配以“客服式”应答机制,做到随时咨询及时解答,畅通8小时之外的业务指导,为预算单位疏堵点、解难点,确保全县绩效管理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二、面临的挑战
部分工作开展不够深入。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预算部门单位项目基本能够高质量开展项目类绩效管理,但在部门整体、成本绩效管理等方面还有差距。一方面,部门整体绩效管理体系复杂,需要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业务科室存在抗拒心理,单方面认为财务科摊派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合力。
绩效结果应用不够充分。首先,部门单位实施的绩效自评不够客观,存在“报喜不报忧”心理,导致自评结果难以有效利用;其次,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质量仍有不足,发现的问题不够深入,提出的整改建议针对性不够,对改进管理指导性不强;最后,评价等次大多为良好以上,难以与预算安排挂钩,即使有的项目实施效果欠佳,部门单位也会以保障项目落地、避免项目停工为由,协调资金安排,未能形成有效约束。
预算绩效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项目绩效管理质效有待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需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将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全过程,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力度还需加大;从源头上严格立项管理的强度还需加强;对于健全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的执行上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形。
三、问题建议
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时刻保持咬定考核导向不放松的韧劲,及时调整考核工作重心,按照考核什么就紧盯什么的工作思路,会同业务管理科室,积极主动对接被评价单位,督促其提高重视程度、抓紧补短板,并共同对其拟报送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把关,将绩效评价结果及发现问题反馈被评价单位,督促其及时整改,并针对评价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根源,完善制度保障,改进管理措施,形成“反馈+整改+提升”良性闭环,真正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
稳扎稳打巩固绩效管理体系。“三全”体系建设基本定型,各类财政资金均以纳入绩效管理范围,“六有一贯穿”工作机制逐渐成熟,县乡两级预算部门绩效管理成效日益明显。继续严要求组织开展绩效监控、事前绩效评估及财政重点评价等工作,增强绩效管理的管用有用属性。
加强对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在部门绩效监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部分执行进度慢、绩效目标偏离度大且预计无法实现的项目,及时将监控结果反馈资金管理科室,调整预算安排,避免资金低效闲置。根据重点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制定相关财政支出标准,并与今后年度预算安排挂钩,督促预算单位强化成本管控,树牢节约意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绩效评价“问诊治病”作用,会同业务管理科室,认真选择一批实施进度较好、资金保障相对到位、项目管理较为规范,具备绩效评价条件的项目,走好绩效评价的“第一公里”。同时,与财政监督打好配合,切实提高绩效评价报告质量,在厚度上做减法,删减不必要的内容,在质量上做加法,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提高财会监督实效,帮助单位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