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色”文章,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

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古韵古镇、浑厚的红色底蕴……近年来,微山县南阳古镇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在县文旅融合专班带领下立足微山县资源禀赋优势,以“红色”基因为引领,“绿色”生态为支撑,“古色”底蕴为补充,积极探索“红绿古”三色+模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实现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202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09.27万人次,同比增长76%;旅游收入68.55亿元,同比增长67%。

赓续“红色”基因,深化红色旅游内涵

微山湖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山东通往湖西各战略区乃至延安的咽喉要道,是鲁南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先辈曾经在此艰苦战斗并留下革命足迹,微山县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传承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推进红色项目。为擦亮红色文化名片,做响红色文化旅游,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督导推进“水中琵琶”、杨村红色片区、古留村红色片区、沟南村红色片区、红色记忆体验区等红色项目建设,强化红色旅游提档升级。讲好红色故事。着重深入挖掘好红色历史资源,收集整理革命斗争史料和经典红色故事,编排红色剧目演艺,展现微山湖区武装力量在党组织领导下为保护微山湖秘密交通线、抗击日寇作出的突出贡献。策划红色研学精品线路,通过秘密交通线旧址体验等解读《铁道游击队》故事,开展寻红色踪迹研学活动。注重红色教育。不断拓展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业态场景,打造微演艺剧场。深入挖掘微山湖区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打造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音乐教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持续擦亮微山湖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微山湖”党性教育品牌,让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承载其上的红色精神落地生根、遍地开花,让“红色”旅游成为微山县一张特殊的名片。

执好“绿色”画笔,促进生态文旅融合

微山县是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基本原则,把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壮大绿色业态。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发微山湖旅游区亲水旅游游线、环岛游、环湖游等生态旅游产品,打造独山水下森林、高楼渭河水街、留庄运河里等景观业态,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努力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打响绿色品牌。聚焦“文旅+”大产业,依托微山湖独特的文旅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全景自驾游、休闲康养游等,在登望湖阁览大湖风光、乘画舫游船体验戏水乐趣、品微山湖鲜宿湖中船坞中亲身感受微山湖的独特魅力,擦亮微山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推动绿色发展。通过举办荷花节、乡村旅游节、环微山岛国际生态马拉松等活动,推动形成特色多样的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新模式;借助各类重大活动、推介会、社交平台等宣传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宣传;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光影寻美微山湖”秋冬季摄影大赛、春季研学活动等活动持续提升景区吸引力和生命力。

深挖“古色”底蕴,提升民俗旅游品味

3000多年的人类生活史,700多年的运河发展史,镌刻了微山文化的主线脉络。中华始祖伏羲、殷代圣人微子、春秋君子目夷、汉代名相张良,奠定了微山文化的深厚底蕴。文化永远是旅游的灵魂,挖掘地方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核心内容。微山县充分挖掘“古色”资源,助力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突出规划引领。坚持把伏羲文化、梁祝文化、运河文化等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推进“寻根探源+旅游” “祈福纳祥+旅游”等产业布局,丰富南阳古镇景区、两城伏羲庙、梁祝文化园等景区文化内涵,做强微山“古色”品牌。彰显文化支撑。加大对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力度,举办中国微山(两城)伏羲文化节、微山仲子文化节等活动;大力发展特色民俗游,持续提升旅游特色村、精品民宿等文旅业态,编排渔家婚礼、鱼鹰表演、乾隆皇帝巡视等演出活动,提升游客新鲜感、体验感、参与感。强化品牌联动。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进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渔家文化等融合发展,打造文化特色街区,持续拓展文创产品和旅游业态,丰富演艺活动及民俗表演,不断提升微山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盛景宜人满目新。如今,放眼这片土地,一个个风光旖旎的景区尽收眼底,一处处历史文化古迹焕发生机,一幅幅文旅深入融合发展的画卷正随着微山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徐徐展开。展望未来,微山县将秉承“红色、绿色、古色”优势,走好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瞄准发展定位,释放文旅效应,做到“内外兼修”,奋力书写“诗和远方”新篇章。(微山县南阳古镇旅游管理服务中心)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