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微山:五年深耕 预算绩效管理粗枝结硕果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自2018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来,山东省开展“改革攻坚、扩围提质、创新提升、提质增效”系列行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档深化。微山县于2019年被列入山东省财政直接管理县,近年来为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相关要求、南水北调污染防控工作,煤炭企业、光伏企业、渔业养殖陆续退出,财政收入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为实现财政的高质量持续发展,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微山县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作为财政重点工作,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融入绩效与成本理念,不断放大绩效管理改革效应,在2022、2023年度市对县高质量发展考核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获得第一名,趟出基层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微山模式。

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幅蓝图定基调,吹响绩效改革“集结号”

深入剖析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有效路径,从转思想、明方向、用结果上着手,科学制定微山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路线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工作推进会议,充分解读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晰各预算部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职责定位,部署各项具体工作。先后印发2份县级指导文件,纵向明确县乡两级预算绩效改革总目标,横向约束职能部门实施绩效管理承担的具体工作内容,实现基层绩效管理思想、制度、人员、措施“四个到位”。

两条主线指方向,牵稳改革推进“牛鼻子”

制度建设领航,指导“怎么干”。配套印发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评估和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等全过程管理链条的规范化文件及操作细则,构建环环有制可依的制度体系,为绩效管理各环节“量身裁衣”,明确“施工图”,指导预算部门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精准发力,切实提升管理水平。

结果运用压舱,引导“干成事”。一是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让干好干差不一样。一方面从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设定上把好“能否用预算”,另一方面从绩效监控和评价结果上影响“能用多少预算”。二是绩效管理水平纳入综合考核,绷紧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的“绩效弦”, 强化“一把手”绩效意识,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倒逼部门单位“讲绩效、用绩效、比绩效”。

三项措施抓实效,确保绩效管理“做到位”

突出前置管理。把实施绩效评估作为新增重大项目入库的必要条件,坚持“无评估不入库”。对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实行“无绩效不预算”,对不按规定设置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审核不过关的项目,不予纳入项目库或暂缓安排预算,防止“拍脑袋决策”,避免财政事后“被动买单”。

聚焦质量提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翻阅文件、搜集网上资料、咨询专家、等渠道了解项目政策要求,找准问题;逐条问题进行反馈,确保建议细致、合理、可行;将整改材料与反馈问题逐一对照、及时答疑,强化问题整改。

注重培训交流。通过分级培训方式,向单位决策层传递绩效理念,帮助具体承办人提高业务能力。推行全员“客服”机制,将日常工作交流作为业务培训的第二实训场,向咨询单位提供针对性解疑,并拓展相关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实现“窥一斑而知全豹”效果。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全方位绩效管理格局基本建成。在项目和政策绩效管理全面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部门整体绩效管理改革力度,组织所有县级预算部门构建“精准、简洁、清晰”的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及绩效指标体系,不断扩大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公正客观反映部门履职效能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常态化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开展财政运行县级综合自评,分批开展镇街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及时消除财政运行风险点,推动基层财政健康持续发展。

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实现闭环。随着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上线运行,所有部门的全部预算项目资金无一遗漏地纳入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环节一体融合。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坚持绩效关口前置管理,紧扣“项目入库有评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绩效管理导向,扎实推进预算绩效闭环管理。近三年,对11个县级新增重大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估,压减资金6800万元;持续做好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自评工作,保持覆盖率100%;严格反馈整改与结果应用,发挥绩效评价对部门单位改进财务管理、相关政策的督促调整作用。

全覆盖绩效管理体系愈发完善。从一般公共预算为主向“全口径”预算拓展,“四本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范围,形成长效化绩效管理机制,密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一张网。今年,对14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评价范围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及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领域资金,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强化“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责任和效益意识,更好地撬动社会投入,努力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绩效指标与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通过开展重点成本绩效分析,累计形成13大类和51小类定额标准,逐步建立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成本指标体系,为预算编制科学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如,镇村环卫一体化项目,依据常住居民数量核定总体成本定额为66.93元/人/年,支出标准为3349.91万元/年,年节约预算资金570万元;城区绿化养护项目核定每平方米综合成本约2.35元,较2022年核降约5.6%。

多方参与齐抓共管新局面基本形成。一是“外脑”补位,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有效提高了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人大监督,每年随部门预算草案向人大呈送重点项目和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编审情况,年末向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预算绩效管理情况。三是审计发力,审计机关将年度预算绩效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对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问责,有效增强了部门单位开展绩效管理的主动性。四是公众参与。每年随部门预决算公开绩效目标信息及评价结果,并开设绩效信息专栏,向社会公众展示工作成效,接受群众改进工作的建议。

三、面临的挑战

部分领域绩效管理理念仍有不足。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由财政部门牵头推动,预算部门单位的共同体意识不够强。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为例,财政部门陆续实施了重点成本效益分析、部门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立了一批成本定额和支出标准,实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但对部门来说,仍存在将其等同于“削减自身预算盘子”的片面认知,缺乏主动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难以提升工作效率。

相关绩效人员管理能力有待提升。部分预算单位财务力量薄弱,绩效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替频率较高,业务水平波动明显;一些预算单位绩效管理业务分工不明确,财务人员与业务科室之间联动性较差,降低了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跟不上更加全面深化的绩效管理发展要求。

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探索不够深入。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仍有不足,不同行业领域、支出用途的管理需求不够明确、重点不够聚焦,对预算单位高质量开展绩效管理活动支持程度不够。支出标准覆盖领域仍然偏窄,有的项目尚未形成可动态管理的成本定额标准或财政支出标准,预算部门在成本控制缺少标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充分,改进管理多、调减预算少,对预算约束力有待加强。

部分工作广度和深度仍有差距。对下级政府开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步伐较缓,现阶段每年开展评价的镇街为1-2个,全面评价的周期较长,评价成果的横向使用较为困难。有的领域尚未制定专用绩效管理办法,难以找到行业标准、政策标准等标杆值进行评分。

四、问题建议

以队伍能力建设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添动力。强化理念传递,利用“周末干部大讲堂”、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传递正确绩效理念,让单位认识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其改进工作、提升质效,并非为了削减预算。加强考核约束,将部门绩效管理成效与预算安排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激发预算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优化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形式,坚持常态化业务培训和日常交流指导相结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提供定制化专题培训或上门培训,为业务人员更新业务知识储备,降低人员调整对业务质量倒挂的影响。

以指标体系建设为绩效管理规范化开展扎牢篱。进一步梳理县级预算项目,按照“长期建设、动态管理”原则,对常用绩效指标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汇总,更新县级会议培训、信息化运维及基建工程等共性预算项目绩效指标体系,扩大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采集范围,形成一批针对性强、实用性高、体现业务核心内容的绩效指标,推动指标选用变“填空题”为“选择题”,提高绩效目标管理质量。加快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分析预算项目成本构成、实际产出和实施效果等情况,形成可反复利用的定额标准、财政支出标准,实现降本不降效,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以攻坚综合绩效评价为地方财政健康发展掌稳舵。扩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覆盖面,对经济实力相当、收入来源相近的镇街,集中对其财政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全面“体检”,形成横向可比可用的评价结论,从财政运行行为和预算功能两个维度搭建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积极修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等方面的绩效管理办法,用活绩效监督手段,推动实现“预算管理规范高效,财政收支平衡协调,财政发展健康持续,财政经济互促共进”。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