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完善县域商业体系 供销发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近年来,邹平市供销社坚持党建统领,注重以需求引领变革,严格按照网络是基础、品质是关键、服务是保障的发展理念,整合全系统设施资源,深入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助推构建“渠道更通畅、运行更高效、服务更便捷”的县域商业体系,促进农村商贸流通发展。

以党建为统领,聚焦基层网络建设,在布局上做文章

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供销服务优势充分结合,规划“三个一批”项目,规范县域商业体系与模式,重点解决农村流通主体小而散、杂而乱、流通产品单一、进货渠道不规范等问题。一是建设一批商贸中心,实现服务覆盖。以人口聚集的政府驻地为发力点,改造建设供销综合服务站点,拓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提质扩容。建成4处县级集配中心、16处镇级综合服务站,镇级网点服务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建成178处村级综合服务社,进一步畅通基层服务“毛细血管”,优化基层网络“神经末梢”,吸引日用品、餐饮、服装、快递等多类型便民服务资源下沉,搭建起区域性便民综合服务平台。二是联合一批快递分拣中心,发展共同配送。依托土产公司团队成立邹供快递公司,与邮政公司等市场主体合作,建设专业化快递分拣中心1处,镇级快递服务站16处、村级快递服务社160处,引入邮政、京东、韵达、百世汇通等多家快递企业入驻,日收发快递10000余件。依托自有日用品、农资、冷链、烟花爆竹4大集配中心,逐步建成产业协同、服务融合、高效便捷的共配网络,实现日用消费品、农资、快递等一网通配,助推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三是规划一批居民生活应急保障点,完善便民生活服务圈。密切关注社区(村居)居民迫切需求,整合日用品销售、生鲜供应及便民服务功能,建设服务网点,补齐设施短板,完善“平时经营、应急保供、平急两用”的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宜居、养老、助幼等多种服务水平,助推美好社区(村居)建设。目前已建设100平方米左右的城区居民生活应急保障点3处,便民服务抬眼可见、触手可及、迈步可达。逐步加快网点布局,力争居民生活应急保障点达到22处,构筑5分钟便民生活圈。

以党建为统领,聚焦品牌打造,在高质量发展上添活力

一是多重角色融合,赋能多元需求。邹平市供销社现有干部职工1600余人,大部分职工,尤其是乡镇超市职工,皆来自十里八村,为助推各项政策、服务进村“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便利。平时,职工是超市理货员;有线上订单时,职工又化身物资配送员;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职工们又多了一种新的身份,党的政策宣传员。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邹平市供销社结合实际,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干部职工学懂、弄通、悟透政策理论,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准确地道、浅显易懂地做好党的政策宣传、传递和普及,真正做好为农服务贴心人。二是依托地域特色,做活文化传承。强化与党支部联合合作,发掘地域特色产品,设置“山东手造”精品展区,依托遍布镇村的供销超市,通过打造“一镇一特色,一镇多品牌”,展出非遗或传统手工艺制品,探索文化传承新模式,助推产业振兴。西王玉米油、长寿花玉米油、台子下货、西董小米、焦桥三斋酱菜、明集段桥丸子、苗家老粗布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均已在供销超市“山东手造”展区上架,更多非遗技艺与消费和市场逐步融合,更多“手工作坊”走向精品化、品牌化、专业化,供销已探索出产业兴农、品牌强农、供销助农新路径。三是电商赋能,打造品牌。在全面分析市场基础上,引进品质更高、性价比更优的“邹供优品”,现已引进洗衣液、青海牛奶、茶叶等多个品类,得到群众一致好评。针对小微零售企业发展困境,制定电商赋能策略,应对线上冲击。培育形成供销精选、邹平供销超市等覆盖微信群、抖音视频号、微信视频号多平台的账号,按照一企一特色、抱团发展思路,不定期上新团购好物、开展直播培训,每年开展团购、直播活动40余次,整合私域流量与公域流量,积极推动供销品牌以更直观的形式走到消费者面前,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

以党建为统领,聚焦服务提升,在为农助农上出实招

邹平市供销社依托健全的服务网络及良好的供销口碑,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建设,探索多种助农路径,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一是培育供销服务主体,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步伐。投资1亿元,打造邹平供销为农服务综合体,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集产品展示、技术培训、科研办公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面积3200平方米的农资、农机存储仓库,购置及整合社会先进农机321台,年作业能力50万亩次。建设日烘干能力800吨的粮食烘干塔,粮食储存能力1.5万吨的粮食储备仓,配套完善小麦良种筛选、包衣设备,日筛选包衣能力60吨。二是拓宽服务范围,助力“1+5”土地合作经营模式推广(1是党建引领,5是农户+合作社+供销社+金融+保险)。依托自有先进农机及设施设备,对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推广“1+5”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帮助合作社及更多小农户参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23年,服务土地4.2万亩,亩均助力村集体增收1000元。帮助解决村集体经济乏力,无钱办事难题。以邹平市魏桥镇楼子张村为例,村集体整合土地360亩,开展“1+5”土地合作,供销社全托管,扣除给村民的土地承包费每亩地1480元外,今年实现利润36万元,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按照一定比例给农户进行二次分配,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积极研判政策、争取补贴,2024年以来,帮助农户争取惠农补贴,提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面积1.8万亩,为小农户争取补贴资金180万元。围绕小麦良种繁育、优质玉米推广、智慧农机作业、粮食烘干、粮食储存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集成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智慧农业为手段,对接上端的良种、农资生产供应商,以及下端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提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0000亩,蜡质玉米种植基地40000亩,稳定粮食生产。三是着眼农资保供稳价,健全农资服务网络。贯彻省、市供销社关于打造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的工作部署,做供销社自己的化肥网络及品牌,聚焦“五个一”行动,完善1个县域农资经营网络,组建1处县级农资配送中心,引进1个智能配肥站,建设1条掺混肥生产线,组建1支专业的飞防作业队伍,打造以“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农资网点”为框架的农资流通服务渠道,实现统一经营、连锁配送,方便群众、让利于民。2024年春季农业生产期间,全系统销售化肥、农药、农膜2.97万吨,价格较市场价低10%。四是围绕“实体强村”“共富项目”,对接明集、九户、长山、焦桥等种植养殖户,加快产地直采,农超对接,打造“共富市场”“共富农场”;与黛溪街道、黄山街道社区联合开展公益市集活动,推动共建共享,实现“零距离”便民利民。通过多种举措,邹平供销商业体系建设成效日益凸显,为农服务的足迹更加广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更加多元。(崔浩 王丹)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