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拼一个春夏秋冬 还一个无悔人生

大寒已过,寒风凛冽,但在山东潍坊安丘市辉渠镇祖官村西北的那方蜿蜒的山丘上,一台小型挖掘机正在轰鸣着深翻土地,40岁的烟农李培弟在忙碌地走来走去,他时而弯下身子看看土地深翻的质量,时而抬起头来望望远方的天空,幸福的笑容洋溢在黝黑的脸上。

图片 1.png

图为李培弟(左)正与烟技员一起查看烟田冬耕质量

大寒节气已过,墒情好,李培弟需要抓紧对剩余的土地进行深耕深翻。“节气不等人,手脚要赶紧”,父亲的话很有道理,毕竟父亲是种烟的“老把式”,他种了20多年的烟叶,对烟叶种植有着深厚的感情,经验也很多。李培弟决定利用冬闲这段时间进行深耕深翻,用烟站技术员的话说,有利于疏松土壤、提高活性,再经过一个冬天,更有利于消灭病虫害。

有的人种了一辈子的烟叶,但种植水平却难以有质的提升;有的人尽管种植烟叶的时间不长,但种植水平却能年年有进步、几年大踏步。李培弟属于后者,因为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只要接触过的烟农,他总能从别人的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跟土地打交道,需要多进行实践,更需要多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一个好收成。这些年,我烟叶种植效益好,多亏了烟站工作人员的指导。”李培弟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李培弟看到多名儿时的同学靠着种植烟叶发家致富,经过辗转反侧、慎重思考,他毅然决定返乡种植烟叶。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刚刚结婚成家的李培弟就在村里种植烟叶,那时他每年种植五六亩,一种就是三年。后来,他开始做生意,卖辉渠小米、柘山花生,再后来,他外出打工,干过饭店、进过工厂,当过学徒、干过管理,凭着出色的工作和省吃俭用,一年也能剩下几万元钱,但看着村里种植烟叶的同学开上轿车、买上楼房,与父母、妻儿子女一家人朝夕相伴、其乐融融,李培弟的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打工方知离乡苦,挣钱多少另一处。返乡种烟亲相伴,抱团走上致富路!”李培弟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自己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的一切就需要靠当幼儿园教师的妻子打理,父母年岁已高,虽说还无需照顾,妻子聪慧能干,儿女的教育也不成问题,但面对儿女缺少父亲日常陪伴的成长,总让李培弟感觉少了些什么。三十多岁的年纪,赡养之责当须尽,抚养之责当不辞,这便是李培弟重新返回家乡种植烟叶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种烟是越来越轻松了,有各项补贴政策,有烟站工作人员的指导,有各种机械设备,还有无人机。育苗不用自己管,移栽指导到大田,采收烘烤有人帮,烟农用心把钱赚。”在李培弟看来,千指导,万指导,不如自己会指导;你落实,他落实,不如亲自抓落实。

“李培弟的用心管理、精细管理是出了名的,他的烟田里没有草,少有花杈,浇水、施肥这些重点环节他都靠在田间地头,采摘烟叶时他挑拣着采,片叶不丢。”谈到李培弟的管理,安丘市局(分公司)辉渠烟站站长张伟说,“最近举办烟农培训班,我们请李培弟进行了经验分享,他不但会干,而且还善于总结,讲起来通俗易懂,说起来头头是道,以身边烟农讲身边人,烟农都听不够。”

李培弟从2020年开始种植烟叶,近年来尽管烟叶面积少了些,但他的管理水平和种植效益却在稳步提高,因为他有着更宽的视野和长远的考虑。为了轮作换茬,他不嫌麻烦,及时将一些丘陵荒坡和撂荒地进行整理,把地块整理得相对平整些,把其中的石块捡拾出来,努力变荒山为良田;为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他调减了烟叶面积,加强了精细管理,并将轮作的地块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作物,烟叶种植水平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为了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他提早铺设供水管道,提前开挖、疏通排水沟渠,真正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图片 2.png

图为烟技员(左)正指导李培弟认真做好生产经验总结

等把地深耕深翻好,李培弟还想再多备些豆饼等有机肥,多施用有机肥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土壤、提高烟株抗性,他尝到了多施有机肥的甜头,好的经验需要继续坚持。

“拼一个春夏秋冬,还一个无悔人生”,这是他的微信签名。有这样一股子实干苦干的劲头,有这样一股子担当尽责的精神,还有什么梦想他不能实现呢?(戴金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