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起步区③||推动起步区成形起势,加快10条跨黄通道建设

1月10日上午,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代表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指出,2024年,济南将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形起势。全力推进城市副中心示范区规划建设,优化完善“一心四片”总体布局,加快构建大疏大密、错落有致的城市形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黄岗路隧道、航天大道隧道、黄河大桥复线桥、鹊山复合桥等10条跨黄通道和黄河大道二期建设。

新年伊始,跨河通道建设捷报频传。2024年1月6日,随着“黄河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北延工程成功下穿鹊山水库,单洞率先贯通,起步区连接主城区南北交通大走廊取得重要进展,为济南起步区城市副中心示范区成形起势再添重磅利好消息。济南黄河济泺路北延工程,起自济泺路隧道敞开段,终点至国道308线,全长4383米,设计为公轨合建双洞隧道,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公路,下层预留轨道交通空间。以盾构隧道方式下穿邯济铁路、鹊山水库,盾构段长2045米,管片外径15.2米,盾构机刀盘开挖直径15.76米,为目前国内在建最大直径公轨合建隧道。

仅仅两天之后,2024年1月8日,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该隧道东起航天大道与县道012交叉口,沿在建航天大道向西,下穿规划中的滨黄大道和黄河后,接入起步区崔寨组团,全长3888米,按照双向六车道布设。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将起到打通黄河两岸、搭建城北片区骨架路网、开辟机场西向疏解新通道,以及带动沿线开发等作用。隧道通车后,起步区可更好地利用济南机场及临空经济区,支撑北岸新城对外开放,向更多地方传递起步区“名片”。

万里黄河之上的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主桥已经提前6个月于2023年9月28日合龙。据介绍,新桥将在2025年6月底提前实现通车目标。作为连接贯通主城区和正在崛起的起步区新城区的桥梁项目,该项目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北起和起步区崛起的重要象征。该项目大桥总长2518米,主桥长1028米,最大跨径488米,桥宽37.5米。建成后,济南跨黄通道建设密度将与南京、杭州、上海等拥河发展城市相当,助推济南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阔步迈进,为济南市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省会“北起”、助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全面起势提供强力交通支撑。

济南黄河黄岗路隧道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盾构隧道,该项目南起蓝翔中路,向北穿越济广高速、黄河、鹊山水库沉沙池,在龙湖湿地公园接地,设置收费广场,与国道309衔接。工程总长约5.8千米,其中隧道段长约4.8千米,盾构段长度3.3千米。这是继“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后的又一条刷新纪录的穿黄隧道。建成后,将串联济南主城区和起步区,是促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标杆性工程。

与此同时,起步区坚持交通优先,加快布局辖区路网建设,有着“黄河北岸经十路”之称的黄河大道一期全长16.2公里青银高速以南路段已于2022年8月正式通车,以北路段2023年11月完成验收,即将全面通行。道路分两期建设,二期全长8.2公里,计划2024年启动建设。黄河大道北接济阳组团、西连桑梓店组团,南北串联市区现有及在建十余条过河通道,是起步区未来“三横七纵”快速路网骨干道路和济南“三环两廊十二射”高快路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会“北起”大动脉、沿黄交通大走廊。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