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成功创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12月8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济南市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的有关情况。

主持人:

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赵民

发布人:

济南市副市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谢堃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局级领导干部杨兴才

历下区委常委、副区长武毅

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安彪




1-10月,济南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3341.6亿元,居全省首位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这为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水平,推进我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近年来,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利用省会资源禀赋,扬长补短强优势,全市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4%,均位居全省首位。1—10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3341.6亿元,总量占全省的近30%,位居全省首位;增速为15.7%,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2。


健全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的推进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指导、运行分析、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形成“大服务业”工作体系,充分凝聚工作合力。每年制定印发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提高行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做到政策落实精准、对企服务精准、运行监测精准、升规纳统精准。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印发实施《济南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聚焦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改革创新示范、产业跨界融合、集聚载体建设等八大重点工程;配套出台服务业改革开放、平台经济、服务业数字化、两业融合发展等综合性指导意见,开展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推动规划重点任务落地实施。


三是加强政策保障。牵头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特色产业楼宇发展、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等综合性支持政策,各行业主管部门聚焦各自领域,分别出台“科创金融10条”“商贸流通11条”“文旅消费10条”“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17条”“会展业23条”等服务业细分行业政策,正在修订支持软件业、物流业等行业发展的政策,持续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全行业领域的政策体系。



累计培育服务业创新中心24个,济南规上服务业企业、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超过8000家

一是夯实载体支撑。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专业化产业园区、特色产业楼宇等载体,促进全市服务业集聚集群、优质高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8个、服务业创新中心24个,打造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个、国家示范物流园区2个、省级软件名园2个、省级广告产业园2个;聚焦软件开发、工业与专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人力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累计培育认定市级(储备)特色产业楼宇33个。


二是夯实企业支撑。建立总部企业、规上(限上)企业、上市企业等后备企业培育库,通过政策支持、跟踪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超过8000家,各类金融机构数量超过900家,上市企业达到59家,5A级物流企业达到17家,5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省级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达到21家;认定市级总部企业153家,25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级总部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


三是夯实项目支撑。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依托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库、以及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库,梳理92个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清单,推动25个项目入选首批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对入库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压实主体责任,盯紧时序进度,争取项目尽早竣工、尽快投产,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



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5家,济南成功创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一是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出台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软件名城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工赋泉城”和“AI泉城”赋能行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2%、占全省同行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3,同比增长13.6%,成为拉动全市服务业增长的主要支撑。推动服务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数字金融、互联网+商务服务、智慧物流、数字商贸、数字文旅、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养老托育等新业态新模式。


二是增强服务业融合化质效。出台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两业融合发展试点,探索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截至目前,累计认定市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14家,获批国家级、省级试点企业8家。成功创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5家、示范平台12个。推动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5000家,带动小农户参与托管服务数量近70万户。


三是推动服务业品质化升级。积极推动服务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强化质量、标准、品牌的作用,提高服务供给对需求升级的适配性。出台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意见,聚焦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持续提升“泉城购”济南消费季活动品牌,推出系列泉城特色旅游产品和体育赛事,推动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提质扩容,打造“泉心托”服务品牌。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金融、物流、研发设计、软件信息、商务服务等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四是促进服务业绿色化转型。出台促进绿色消费重点任务贯彻落实分工方案,全面推动吃、穿、住、行、用、游等各领域消费绿色转型,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围绕工业绿色转型和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升级重点,加快推动节能环保服务、绿色金融、绿色物流等重点产业发展。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向综合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发展,提供集节能环保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及以上绿色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30个、绿色商场创建企业13家。


五是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依托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的制度开放优势,探索深化商事制度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改革,打造涉外服务专区,提升市场主体经营活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服务贸易(外包)园区(基地)三年建设行动计划,打造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服务业高位开放平台。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货运航线20条,通达10个国家、14个城市,实现欧美亚全覆盖;中欧班列总线路达13条,通达20个国家、47个城市,累计开行突破3000列。



济南争取2024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0家以上

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统筹抓好服务业增加值、规上服务业营收等重点指标的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把握全市服务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研判服务业及各细分行业经济运行新变化、新趋势,会同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强优势、补短板工作。持续抓好服务业企业升规纳统,用好“准四上”单位跟踪监测系统,做好达标企业、准四上企业、种子企业的跟踪服务,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全力支持企业成长壮大,争取2024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0家以上。


二是着力抓好产业引导。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作为我市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的具体举措,聚焦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软件、租赁商务、科技服务、批发贸易、节能环保、农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集聚区和园区,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库和重点项目库,促进数字化、融合化、品质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推动各行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提升服务能力和供需适配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是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用好省、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集聚载体建设,以专业化、特色化为导向,培育认定一批市级(储备)特色产业楼宇,推动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大做强做优总部经济,培育认定一批市级总部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内资总部企业。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创建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服务业专业人才,支持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平台企业。强化服务业项目谋划储备,推动一批优质项目纳入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积极争取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



历下区每年设立不少于2亿元的“区域经济发展资金池” 保障产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近年来,历下牢牢把握“总部经济和金融机构聚集区”目标定位,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和科创金融改革示范区制度创新优势,积极对接符合历下产业定位的大型央企,加快构建“一轴三区多园”城市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区共有省级总部11家,市级总部47家,近两年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机构)先进区、2023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第18位),总部经济在提升城市能级、促进创新发展上的“乘数效应”“虹吸效应”不断显现,历下“北方总部经济集聚高地”名片愈发闪亮。


一、强化“三个保障”,打造总部经济最优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组建总部经济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抢抓京津冀地区总部迁移、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机遇,主动融入省会经济圈产业链垂直整合趋势,锚定2025年全区总部企业数量达到300家、打造北方总部企业集聚高地的目标,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二是强化重点企业包联服务保障。深入开展“招商服务年”活动,区级领导带头包联全区350家重点企业、34座重点楼宇,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事项460余个,以强有力的服务稳住全区发展的“四梁八柱”,不断研究破解总部经济培育引进瓶颈问题。


三是强化产业政策支撑保障。先后修订出台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发展、重点产业发展、鼓励楼宇经济发展等惠企政策。每年设立不少于2亿元的“区域经济发展资金池”,保障产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做优“两个平台”,夯实总部经济发展载体支撑


一是全力构建区域发展平台。以泉城路—解放路—解放东路为产业集聚轴、品质提升轴、形象展示轴,有机串联老城新区。济南古城片区保护更新上升为市级战略,重点发展高端商贸和精品文旅产业,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泉城路商圈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化商圈。济南中央商务区以打造总部经济和金融机构聚集区为目标,累计建成高端载体300万平方米,引入世界500强23家,汇聚各类优质企业6500余家,位列中国商务区综合竞争力20强第13位,跻身国内一流中央商务区行列。长岭高科片区正积极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吸引华为山东区域总部等头部企业落户,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链式产业集群,形成东西呼应、协同引领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是精心打造产业园区发展平台。瞄准现代商贸、科技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生物医药和人力资本等产业方向,着力打造一批遍布全区的特色产业园区。丽山国际生物制药生产基地竣工交付,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正式开园,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获评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省软件名园,中国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园区,明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丽山国际·槿椿颐养中心多点布局,绿色产业发展矩阵初具雏形。


三、聚焦“两个重点”,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发展


一方面,狠抓项目落地。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办多场招商推介会,与省市大型企业和国有平台开展联合招商、以商招商。一批投资量大、经济带动作用强、辐射影响范围广的总部项目纷纷落地,为总部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另一方面,狠抓扶持培育。建立“一对一”零距离包靠服务机制,省建工集团已成长为行业翘楚,华艺集团、世纪缘珠宝等企业也在各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高速集团获评世界500强,海看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高速系”“鲁商系”“鲁信系”等省属企业扎根历下,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下一步,历下区将围绕构建“一轴三区多园”城市发展新格局,以科学的方法、务实的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充分发挥好总部经济在产业聚集、消费升级、人才引进、资本汇集等方面的优势,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历下力量。



济南高新区: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促进服务业呈蓬勃发展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的“三主”定位,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高端业态,集聚创新要素,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济南高新区服务业呈蓬勃发展态势,在经济总量、税收贡献、企业数量、就业人员等方面为济南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撑起了济南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成为济南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济南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总体看,近年来济南高新区服务业获得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逐步增强


2023年前三季度,济南高新区服务业运行持续向好、稳中有进,服务业增加值实现738.6亿元,占济南高新区GDP比重为55.5%,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7.9%,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2.1、0.8个百分点,比全省、全市增速分别高1.9、2.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首位,对济南高新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9%,向上拉动GDP增速4.3个百分点。1-10月,规上服务业营收总量和企业数量实现全市“双第一”,营收增长16.7%,比全省、全市增速分别高12.4、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二、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济南高新区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软件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金融业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有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韧性。


在软件信息服务业领域,推动齐鲁软件园争创中国软件名园,2022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850亿元,位列全国第三,规模分别占全市65%、全省27%,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济南高新区GDP比重超过7.5%,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先后获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多项国家级金字招牌,以济南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的济南市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出浪潮、鲁软数字、金现代等一大批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


在科技服务业领域,高标准建设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落地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等顶尖平台。全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327家,位列全省高新区和全市各区县首位,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19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057家,占全市和全省高新区比重均超1/3,居全省开发区和全市各区县首位;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省级276家、市级389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19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在现代金融领域,深入推动中央科创区(CTD)建设,获评省创业投资聚集区,高水平承办2023济南科创金融论坛,成功落地山东首单Pre-REITs基金,加快构建以科创金融大厦为载体,以大型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和科创金融辅助服务机构为要素的科创金融组织体系,拥有省级以上总部金融机构50家,地方金融组织277家,注册规模达到700亿元。2家持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山东金资和泰合资管),总资产规模超2100亿元,居全省首位。


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项目突破年”工作部署,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为重点方向,聚焦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加快建设一批优质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山东高速信息智能交通产业园、中国航天科技园、济南高新区信息通信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已投入运营,大众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算谷产业园、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为推动济南高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引擎”和“硬支撑”。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