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产300吨的氨纶小厂发展至“中国化纤行业竞争力十强”“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从成立之初仅能生产氨纶单一产品扩展至拥有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智能纤维等主导产品,业务横跨高性能纤维、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回望35年蝶变历程,泰和新材蹚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资产规模近三年实现翻番,
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
经过35年的蝶变升级,泰和新材探索建立支撑创新、引领创新、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屡屡突破“卡脖子”技术,在自主创新中一次次赢得发展主动权。
1994年,泰和新材攻克了氨纶自主产业化生产技术,建成中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氨纶规模化生产线;2007年,攻克了高性能芳纶纸成型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相关产品进口替代;2021年,又攻克了间位芳纶连续聚合、大丝束纺丝等关键技术,助力中国单体间位芳纶产能首次迈进“万吨级俱乐部”。
纽士达® 氨纶
随着企业创新活力、竞争实力、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泰和新材荣获3次国家科技进步奖,突破10余项“卡脖子”技术,主导产品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产能一直保持全国首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21年营收和利润分别增长80%和274%,均创历史新高,资产规模近三年实现翻番、由2018年38亿元扩大到2021年83亿元。
以科技体制改革破技术创新之难,力促创新成果不断提质增效
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是泰和新材以科技体制改革破技术创新之难,力促创新成果不断提质增效的结果。为完善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机制,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全面覆盖产品需要,泰和新材自建烟台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逐步形成“1个中央研究院、2个研发中心和多个联合实验室”的创新布局,逐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多层次创新体系。目前公司拥有全国芳纶工程领域唯一国家级中心——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行业先进的研发平台,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1个,研发成果均代表国内最高水准。公司联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其中与复旦大学共建智能纤维材料联合实验室,研发投产全球首个莱特美®智能纤维项目,填补了智能电子织物产业领域的空白。
泰美达® 间位芳纶
为攻克技术难题,泰和新材深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赛马制,全面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赋予其团队组建权、考核激励权、经费管理权、资源支配权,年均攻克行业关键核心技术10余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52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90项。其中,间位芳纶工程产业化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相关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对位芳纶工程产业化技术实现了中国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关键性、基础性的材料保障。
创新不止,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创新发展的道路,泰和新材并没有停下脚步。面对未来,泰和新材将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实施烟台、宁夏双基地建设,围绕存量业务提升、增量业务拓展、产业链条延伸三个方面,一是做强、做大以氨纶、芳纶为主导的高性能纤维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为存量业务提升打基础。二是目标导向新材料领域,着力拓展增量业务,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未来前景,泰和新材将围绕智能穿戴、绿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绿色化工等产业开拓新业务,不断扩大业务领域,发展成为新材料行业的引领者。三是产业链延伸赋能高质量发展,聚力以“双招双引”、战略合作等方式,精准招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持续延链、补链、增链、强链,锚定形成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聚集效应和区位发展优势。
民士达® 芳纶纸
蓝图绘就,泰和新材将坚守创新初心、继往开来,谱写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韩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