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队在四子王旗吉生太镇中号行政村以“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锻炼干部”为目标,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包联驻村工作体系,为农村牧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
一、 坚持政治引领,点亮驻村工作的“指路灯”。
驻村工作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农村开展教育活动经费比较缺乏的问题,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靳勇通过积极沟通和协调,加大对基层党支部开展各项党日活动的支持力度,结合农村党员实际,采取“领导带学、制度督学、上门送学、先进促学、电话送学、结对帮学”等方式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培训,使党员的参学率达到了100%。
在学习制度方面,重点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一是例会制度。规定每周一为工作队例会日,要求工作队员对上周开展的工作、学习进行汇报,讨论存在不足,研究改进措施,并安排部署下周学习工作日程。二是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为学习日,重点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三是工作制度。严格按照统一要求,工作队员坚持吃住在村,坚决做到不吃请、不扰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四是请假制度。切实做到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坚持作风建设不放松,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能力。
二、 摸清乡村实情,找准包联帮扶的“突破口”。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靳勇进驻后,第一时间了解到,中号村共辖六个自然村,分别是南号、中号、北号、西滩、苏脑包、牛房滩,是以汉族为主,蒙、回等少数民族组成的行政村。全村户籍人口978户1856人,常住户336户604人,总劳动力480人,常年外出务工672人,享受低保人口369人。当地土壤贫瘠,适宜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前景广阔。全村辖地面积50.85平方公里,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面积11469亩,占全村种植面积的90.7%,养殖业以肉牛肉羊为主,肉牛存栏1350头,肉羊存栏16800只,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11.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5元。
工作队重点采取五种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一是是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听取村两委对村里基本情况的介绍,逐步熟悉村情;二是召开工作队队务会,由村领导、包村干部讲解农村工作的一些方法,虚心向他们学习,尽快熟悉农村工作;三是组织座谈恳谈会,采取与个别干部谈心的方法,听他们对村里发展情况的介绍;四是开展典型农户摸排,深入在养殖、种植方面有代表性的农户家中或田间地头,与其进行个别交流;五是组织普遍走访调查,对全村的农户逐一走访,累计走访摸排5次,共计986户。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了解农村工作的特点、把准驻村工作的脉搏、找准包联帮扶的方法。
三、 发挥自身优势,立起乡村发展的“顶梁柱”。
为充分发挥农信社服务“三农”的优势,驻村工作组在金融扶贫和消费扶贫上加大力度。一方面为发展肉牛产业,对中号行政村养牛户每户发放2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另一方面,对养殖户难以销售的牛羊肉,农信社机关和基层以市场价格优先购买的政策助推销售。积极借助网络发展红利推进消费扶贫,通过内蒙古农信利农商城平台及农信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扶贫工作,采用产品入驻利农商城、直播销售产品的方式扩大影响力,拓宽营销渠道,帮助养殖户销售肉产品18000元,进一步提高扶贫效果。
驻村工作队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开展“万企进万家”活动,2022年8月27日,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青年企业家商会助推吉生太镇中号村产业兴旺对接会。主要对中号村基本情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重点帮助村民在销售牛羊肉上下功夫,特别是帮助指导呼和浩特市实体店(呼德塔拉牛羊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扶贫效益。
四、助力产业振兴,当好政策落地的“助推器”。
驻村工作队牵头探索出“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的致富模式,以公司带动农户在中号自然村进行集中养殖,通过以点带面,发挥辐射效应。对无劳动能力的农户积极动员,组织群众以入股、参股、合作经营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同时农户可在养殖场长期打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大力发挥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在产品包装、营销、产业管理等方面的统筹作用,实现产业质量同步高效发展。2021年下半年带领6个自然村的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12人到通辽地区和河北唐县进行调研培训育牛育羊技术,先后投入培训资金48000元,带领村民齐致富。
采用“党建引领+基地+农户”的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创新经营主体,实现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投入集约化、作业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亩产量达到600-750公斤。为提升农民的种养殖知识储备,投入5000元聘请种植业授课老师进行田间服务指导咨询。通过不断探索发展,逐渐形成产品初加工、储存、信息发布、检测、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贸市场,解除村民销售玉米的后顾之忧。
五、关心农民疾苦,争做群众身边的“暖心人”。
驻村工作队在第一书记靳勇的带领下,通过勤走访、多亲近、交实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先后走访了大病户和特困户22户,为他们送去32000元的救助和帮扶资金,并与四子王旗红十字会联合向19户特困户送去价值9500多元的救济物资。累计为身患疾病的南号村村民李月胜、北号村民安亮、中号村村民连云帮扶价值12100多元的鸡苗、种兔资金。投入帮扶资金8000元对西滩和苏脑包俩自然村进行了自来水管道的维修和改造。同时,考虑村民生产生活出行的安全,为村民的农机具和电动三轮车价值1000多元的返光贴发放和粘贴,提高了他们的出行的安全性。
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推进中号人居环境整治。驻村工作队聚焦重点场所、薄弱环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长效管理维护机制。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深入实施健康科普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健康科普比赛,增强村民文明卫生意识,革除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健康素养,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在推进厕所革命方面,通过走村入户,积极宣传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指导群众广泛使用户厕,投资20万元配备吸粪车一辆,解决了6个自然村村民污水处理难的问题。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做到室外物品堆放有序,无裸露垃圾,周边环境整洁卫生,室内院落整齐清洁。在煤改电工程方面,积极协调四子王旗供电局为6个自然村进行变压器增容工程。为中号行政村冬季供暖进行煤改电,花费30000元,实现“省时间,减劳动,提安全,净空气”的总体目标。
目前,中号行政村在四子王旗农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从饮水安全保障、产业提质、消费帮扶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正在扎实推进。(程程)
一审:崔晓萌 二审:郑扬波 三审: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