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构筑特色德育体系,为孩子铺就美好未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各中小学不断探索德育教育方式,开创出各类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和活动,从单一到多样,从沉闷到活泼......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全面的发展空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创新等理念植入学生心中,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一到运动会和艺术节,航模飞行表演一定是孩子们最爱的环节。航模队的孩子们把飞机打扮的漂漂亮亮、拉上彩带,在同学们的注视和欢呼声中,操纵着飞机上下翻飞,做出各种惊险刺激的飞行动作。六年级三班的白轩铭参加学校的航模班已有三年,他说:“小时候我就对航空航天感兴趣,二年级参加了学校的航模班,越学习越热爱,航模既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也能让我们善于思考,最重要是大家互帮互助,让我们更加团结协作。”

微信图片_202012301002052

90年代从锡林南路小学毕业的学生李霁如今已为人母,现在她的孩子也在这里读书。两代人,同一个地点,同一所学校,变化的是不断发展的教学水平和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我们以前上学,几乎没有机会去学习这类课外活动,现在孩子有很多的机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程,琴棋书画统统都有,孩子们得到了充分锻炼,像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会去开发他的口才,比较活跃的孩子也会有更好的空间去让他展现自己的优势,所以这一代的孩子与我们那会相比,在各方面都有非常好的一个发展的空间。”

曾经单调的墙皮穿上了花衣,曾经空荡的走廊也变的琳琅满目,作为一个诞生于1964年的老牌学校,锡林南路小学在新时代实施的教育体系改革凸显了赛罕区德育教育发展的卓越成果。“五星少年”长廊展示了学生的优秀作品,“读书空间”的千余册图书让“书香校园”实至名归,“主题楼层”丰富了校园文化......学校以“立德、启智、健体、树美、创新”为育人目标,全方位推动德育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ͼƬ4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地处赛罕区巴彦镇罗家营村,在这样一个,远离市区的中学里,却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乡村少年宫,填补了农村孩子课外教育管理的“真空”,缩小了城乡办学的差距。

2015年,由爱心企业捐资的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乡村少年宫正式启动。少年宫开设了书画、美术、国学、棋类、古筝、舞蹈、体育等7大类15项特长课程,为每一位学生免费提供课程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中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每周三下午是学生们上少年宫课程的时间,也是他们最期待的时刻。初二一班的李家乐在少年宫学习葫芦丝已有一年时间,他说:“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接触过乐器,上了初中有了少年宫课程,我就选择学习了葫芦丝,很好地减轻了我的学习压力。”葫芦丝的声音宛转悠扬,软笔书法行云流水,棋盘室里斗智博弈,舞蹈课堂翩然起舞……丰富的少年宫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感兴趣的领域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微信图片_202012301002051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每一个孩子接受阳光教育、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矢志不渝的目标。“学生的每一个梦想都应被呵护,每个选择都应被尊重,少年宫为他们提供这个小的舞台,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和建设乡村少年宫,把它做大、做强、做出精品,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副校长孔繁佳说道。

近年来,赛罕区将德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德育教育发展,硕果累累。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创新等纳入中小学德育内容体系,形成包含阅读月、演讲周、礼仪周、艺术节、体育节、书法节等内容的“一月两周三节”活动模式,同时结合少年宫建设,打造各类经典社团,提升学生兴趣;通过“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书香传赛罕”主题经典诵读、“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系列活动,使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室、进头脑;认真落实“三化三高”工程,以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为载体,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现有国家级校园足球试点示范校26所;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共创建文明校园37所,中小学“文明校园”参与率达到100%;全区心理健康咨询室覆盖率100%,创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33所。

微信图片_20201230100205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展望未来的五年,赛罕区德育工作将紧紧围绕“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的工作目标,更加突出德育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持续深入推进赛罕德育“1234”工作体系,强化文明校园、心理健康校园等建设,开展班主任能手、优秀学生干部、新时代好少年等评比,做强赛罕德育特色,扩大赛罕教育影响力,继续谱写赛罕区教育发展新篇章。(冯程程 赵静 郝克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