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位于锦州市凌河区蓝科技文化产业园内的锦州鸿滟名华服装有限公司(简称:鸿滟名华),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将刚生产出的一批旗袍、唐装、汉服等中式服装打包,发往全国各地。目前该公司已经具备月产高端旗袍8000件的能力。这是苏(苏州)锦(锦州)合作的成果之一。
据苏州市吴江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现挂职锦州市凌河区常委、副区长的沈卫林介绍,自2018年苏州与锦州两地对口合作以来,从“握手”到“牵手”再到现在的“携手”,让凌河在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实现东北振兴新突破中彰显合作力量。
项目先行 让新载体兴起来
蓝科技文化产业园是由苏州吴中集团投资,苏锦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曾在苏州打拼的鸿滟名华董事长韩久岩表示,自己是锦州人,几年前带着苏州经验返回锦州创业,落户蓝科技文化产业园。上半年该公司完成新一轮租赁协议签署、进一步加大投资,特别是今年以来与苏州吴江“上久楷”等知名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公司信心满满,吸纳就业人口已大幅增长、产值有望翻番。目前,蓝文化科技园入驻率从去年的不足50%,到今年上半年已经上升至80%以上,效益赋能为苏锦合作项目的持续运营带来了新的活力,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俯瞰蓝科技文化产业园
锦州智谷是凌河区全力打造的绿色智能科创园区,以“当年招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凌河速度”,勇创产业建设新标杆。一期占地214亩,瞄准电子信息与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形成电子功能材料-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集多功能展厅、孵化器、加速器、标准化厂房、人才公寓等于一体的多元复合型空间,为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服务。智谷全面建成后,入驻企业年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实现税收超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1万个。作为辽宁省重点项目,在锦州具有较强的标杆示范效应,本月1.1期将全面竣工交付使用。
锦州智谷外貌
“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动、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招商”这是凌河区凝聚共识、憧憬未来的鲜明特征。在苏锦合作的战略推进下,今年来自江苏的南京诚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尤孚泵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纷纷选择锦州智谷落户,打开了苏辽合作的新场景。诚迈科技作为锦州的第一条计算机整机生产线,下个月将正式投产,年内即可入库规上工业企业,一期产能全部达产后产值可达5亿元。尤孚泵业的智慧水系统项目,也正进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该公司计划把锦州作为北方区域中心,辐射辽西、拓展东北。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项目的先行,为凌河的都市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此外,今年上半年,来自苏州吴江的挂职干部先后邀请苏州多家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到凌河实地考察,吴江凌河两地工商联还签署了《产业共建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产投结合、助力当地发展。
项目赋能 让老基地活起来
位于凌河闹市区的厚生艺术工厂,原本是一片闲置多年的成套仪表厂老厂房,历史上也曾为凌河工业的发展承担过重要角色,由于市场、技术等客观原因,企业逐渐萎缩闲置。去年开始,凌河区委审时度势,决定启动转型复兴计划,通过招募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投资改造。
厚生艺术工厂人流如潮
闲置的老厂房目前改造已成效初现,厂区现入驻市场主体已达22个,既保留了老工业风的印迹回忆,又焕发出多业态竞相发展、多维度空间呈现的新气象,俨然已成为锦州老城区新的网红打卡地,云耕九州(锦州)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就落户在这里。
北京云耕九州文旅科技集团前期在苏州投资的项目取得了较好发展,去年年底,企业负责人选择锦州凌河区、正式落户厚生艺术工厂,上半年已完成了《烧烤侠》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在各大平台相继播出,反响热烈。苏州在锦挂职干部表示,未来将全力推动苏锦两地的姊妹公司进一步用好苏锦合作平台,在微短剧、红色宣传等文化产业领域,加大资源互补、文化共享、经验互学,让两地的合作更加紧密,让苏锦双方在流量互导的基础上,更好地变流量为效益,促进两地共生共享共荣。
还有,曾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的韩女士,几年前带着积累的苏州经验和初创资本,投资凌河区,设立了华复创研港和华复新经济产业园,推动园区运营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已超150家,招商入驻率为95%,为凌河区新业态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为凌河区有效盘活存量资源起到了引领作用。所有这些生动的例子和现象,都让苏锦两地进一步坚信:合作共赢的桥梁一定会越走越宽。
随着苏锦两地互动交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信任了解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服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为双方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持续推进对口合作向纵深发展,实现更多项目落户凌河,开展更深层次的苏锦合作,在园区改革、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等方面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孔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