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大坪乡三合村:富硒大米助推三产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大坪乡三合村坐落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在群山环抱之中,涌流着生命的泉水,孕育出了一粒粒珍贵的富硒大米,成为这里绿色生态和健康理念的代表。赣南的山水不仅拥有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更隐藏着丰富的硒资源,大坪乡三合村就坐落在这一富硒带的核心区域。

WechatIMG3.jpeg

富硒水稻

《南康区土地质量档案(富硒-富锌)》资料显示,南康区大坪乡三合村农业基地硒含量最大值为0.74mg/k g.最小值为0.43mg1kg,该处具备了种植富硒水稻的天然优势。这里的大米,也因富含硒元素而闻名,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成为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坪三合村把握住了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构建“产、加、销”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助力了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大坪乡素有“南康金粮仓”的美称。2003年被省农业厅授予“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稻米)生产基地。”年产无公害优质稻米1.98万吨,采取“协会+农户”的形式,联动6800多户农户,年加工能力可达3.5万吨。大坪村三合乡目前富硒田地面积高达6000多亩,按认养制可供6000多个企业认养,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可达6000多万元。

富硒大米产业前景

大坪乡三合村选择发展富硒大米产业除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富硒大米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这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国家对农业产业升级的支持,以及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以下是富硒大米产业前景的几个关键方面: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质、功能性强的食品。富硒大米受到青睐,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富硒大米作为健康食品的一种,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振兴策略,其中特色农产品的开发被视为重要手段之一。富硒大米作为特色农产品,享有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措施有助于推动富硒大米产业的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为富硒大米的种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先进的土壤检测、作物监测技术,农户可以更精准地管理土壤的硒含量,提高大米的硒富集效率。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大坪乡三合村凭借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富硒大米产业,成功实践了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早在几年前,村委会便意识到,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富硒大米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因此,三合村创建了赣州市高标准富硒产业基地,确立了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打造富硒大米品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长远发展目标。

WechatIMG4.jpeg

富硒产业基地

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三合村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良种,实现了富硒大米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村里建立了示范基地,推广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技术,如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土壤检测,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该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共计109亩,亩产富硒米700斤,去年夏季富硒大米产量近7万斤。

加工产业升级转型。在加工环节,三合村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建设了富硒大米加工厂,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不仅提高了大米的加工精度和产品品质,也极大地提升了加工环节的附加值。此外,通过深加工,开发了富硒农产品相关的多样化产品,如富硒红薯、富硒健康食品等,进一步拓展了市场。

服务业的融合与创新。三合村充分利用富硒大米品牌的影响力,结合农旅融合等因素、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村内开展了以富硒大米为主题的乡村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农业生产、品尝富硒美食。同时三合村利用互联网平台,实行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在大坪乡乡村振兴馆网页和微信的微店《邮乐》即可一键购买,数字平台“富硒甄选”也即将上线,高效的订购方式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另外通过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三合村的富硒大米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效益方面,富硒大米的销售收入显著提升,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社会效益方面,产业发展带动了就业,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有效缓解了乡村人才流失问题。环境效益方面,生态农业的推广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未来,三合村将继续深化三产融合发展战略,拓宽销售渠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同时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创新需求增加等挑战,三合村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确保富硒大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郭崇慧)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