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江西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新闻发布会,江西团省委副书记胡振燕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江西省希望工程服务中心主任毛鸿山,民进省委会社会服务部部长尹春亮,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周彦廷,胜唐嘉业(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何松,赣州市赣县区韩坊平安希望小学校长钟勤贵出席发布会。
自1991年,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省正式发起实施江西希望工程以来,已经过了30年。
胡振燕表示,30年来,共青团江西省委聚焦助学育人目标,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公平、服务青少年发展、传播社会正能量、抗击重大灾情等方面积极作为。截至今年10月,江西希望工程累计募集善款7.5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420所,资助贫困学生20余万人,援建希望图书馆、希望电脑室、希望厨房、希望卫生院等2376个,培训希望小学教师22450人次,安排音体美支教12140人次,救助大病青少年儿童2000余人次等。
共青团江西省委始终践行“坚持党的领导,关注社会需求,符合江西省情,发挥团组织优势,动员青年积极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公益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江西省情和青少年特点的希望之路。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传递党的关怀。30年来,共青团省委坚持希望工程是党的教育事业和团的事业的组成部分的根本定位,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注重结合江西红色资源优势,加强青少年革命理想教育,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二是紧密结合省情,不断创新发展。30年来,江西希望工程经历了宣传启动、探索前进、蓬勃发展、全面升级、攻坚冲刺和迈进新时代6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开创性实施了一系列符合省情和时代特点的公益项目。
三是围绕中心大局,提升服务实效。四是投身急难险重,彰显担当作为。
胡振燕强调:“我们将切实贯彻落实好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新时代希望工程事业发展若干意见》,实施“助学兴教计划”,建设特色希望小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健康守护计划”,向青少年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实施“素质提升计划”,通过科技、体育、美育、劳动等深层次教育,提高青少年综合能力;实施“紧急救助计划”,为青少年提供解困疏难的即时救助;实施“铸魂育人计划’,引导青少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推进互联网转型,纵深推进机构改革。”
毛鸿山表示,新时代江西希望工程,将针对当前青少年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迫切需求、现实困难以及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境况,结合目前青基会系统在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领域开展探索的项目,新时代江西希望工程将在大力实施助学兴教、健康守护、素质提升、紧急救助、红色育人“五大领域”发力。
首先,“助学兴教”一直是希望工程的事业根基和核心价值,在这个领域,我们将重点推进希望小学提质升级、希望工程学生资助和希望工程乡村校长与教师发展项目等项目。
第二,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实现全面发展的“本钱”。“健康守护计划”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权益维护,着力打造营养健康、卫生健康、心理健康三大项目。
第三,“素质提升计划”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四,“紧急救助计划”主要是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提供物资、资金援助,重点为因灾受困的青少年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资助和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他们的影响。
第五,“红色育人计划”将重点实施青少年红色研学、红色小书包、宝贝出村、公益接力等项目,帮助青少年在参与公益项目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公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