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土畲族乡位于南康区西南部,是江西省最大、赣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国土面积15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4127户50838人,有“十三五”贫困村两个,2020年度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55户7106人。
现全乡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十三五”初期的12%下降为0。杏花、青塘两个“十三五”贫困村脱贫退出,其中杏花村于2016年退出,青塘村于2018年退出。
畲族的妹子“三月三”对歌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强化组织保障谋攻坚
首先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赤土畲族乡扶贫工作团,由南康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善锦任团长,副区长蓝希华任副团长,区政协副主席、乡党委书记蓝永清任常务副团长。
其次是健全体制机制,压实脱贫责任。一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安排300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1855户贫困户,10个挂点单位组建了17个驻村扶贫工作队。二是完善工作调度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半月一研判、每月一督查、每季回头看。三是明确“十大扶贫工程”责任分工,落实分管工作责任,形成紧密配合、各负其责的机制,切实把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逐项抓紧抓实。
再次是细化工作举措,坚持长效帮扶。定期下发工作清单,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整改。
最后是严格督查考核,狠抓工作建设。一是强化主体责任。二是落实“负面清单”制。三是加强作风建设。
强化风险防范化解,
坚持动态监测长效帮扶
做好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的常态摸排及风险解除工作。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多措并举稳收入。积极做好稳岗就业工作。通过园区企业招聘解决一批、挂点单位介绍解决一批、辖区企业吸纳就业一批、基地工地用工解决一批、扶贫专岗兜底就业一批、技能提升培训解决一批等“六个一批”措施,实现了全乡有就业意愿需求的贫困劳力100%就业。
积极做好产业增收工作,抓好消费扶贫工作。一是疫情期间,针对滞销农产品,通过动员乡村、区直帮扶干部购买一批,社会力量购买一批,单位食堂、工会等组织兜底购买一批“帮助联销”。二是做好扶贫产品认定,通过平台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目前我乡5家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扶贫产品认定,产品主要有脐橙、甜柚、米冻、酸枣糕等。
赤土畲寨内的一座风雨桥
不断持续攻坚,
筑牢筑实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坚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逐户过筛,确保户户达标。
强力推进饮水安全,确保贫困户放心饮水。通过免费安装自来水、建设山泉水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打水井的方式为全乡贫困群众解决饮水安全。
强力推进安居扶贫,确保“户户住房有保障”。脱贫攻坚以来通过实施拆旧建新、维修加固、代建保障房,以及进行中心村庄、圩镇和区级产业园易地移民搬迁等措施确保住房保障1258户。
强力推进健康扶贫,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落实“四道保障线”健康扶贫政策,为贫困户“三项保险”实行财政代缴,安排58名签约医生与贫困户实施“一对一”家庭医生服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
强力推进教育扶贫,防止“因学致贫、因贫辍学”。紧扣“教育资助全覆盖”和“控辍保学”两大重点,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加强控辍保学,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目标。
强力推进保障扶贫,确保特困群体“两不愁三保障”。截至2020年12月,全乡共有低保户1073户1690人,其中常补对象134户217人,分散供养五保129人,集中供养五保28人。
依托政策落实,围绕收入提升持续发力。推进产业扶贫,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一是鼓励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二是建设产业平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成立合作社,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共同打造甜柚、脐橙、油茶、蔬菜、育苗等产业。三是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以“屋顶生财”的思路,成功组织贫困户完成分散式安装光伏贷验收1228户,累计发放光伏贷款金额的达2935.9万元,全部并网验收。
推进就业扶贫,确保收入“稳定、可持续”。截至2020年底,赤土乡有贫困户劳动力3295人,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3213人实现全就业,就业率达97.5%,贫困户户均就业人数 1.7人。
推进项目建设,确保资金“涉贫、向贫”。按照资金精准、规模精准、使用精准和绩效精准的申报要求,2016年以来实施项目246个,涉及资金2994.8万元,其中2020年16个,涉及资金573.5万元。
强力推进精神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树正面典型,通过每年举办畲族文化艺术节,表彰一批勤劳脱贫、孝老爱亲等贫困户典型,引导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惰汉依赖思想,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秀美乡村,一是做好垃圾治理工作,全乡260名保洁员,实现全覆盖清扫,安排保洁公司对各村垃圾每天进行清运,确保村庄干净卫生。二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加大人力、财力、物力,大力实施“七改三网”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三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用于建设公共排水沟、卫生公共厕所等设施,方便群众需求。
创新工作举措,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教育扶贫,是扶贫的治本之策,赤土畲族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筹备成立了奖教助学基金会,坚持党建引领、支部领航,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号召党员干部、企业家、在外乡贤等爱心人士进行捐资助学,现共募集资金达300万元,每年拿出资金利息所得对教师学生进行奖励,营造浓厚的尊师重学氛围。
产业发展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赤土畲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产业打牢巩固脱贫基础,将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支撑点,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甜柚、油茶、脐橙等3个万亩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了大棚蔬菜、黄桃、小龙虾等8个产业基地,打造了花果园、冠农等一批优秀品牌以及“赤土米冻”、“畲乡醇”酒、杏花酸枣糕等20余种远近闻名的农副食品。
在光伏政策出台之始,有较多贫困户有通过参与发展光伏发电实现增收的积极性,但苦于自家房屋是土木结构,又缺投入资金,无法安装发电板,赤土畲族乡党委、政府创新举措,拿出乡政府、村委会、学校和敬老院等公家单位的屋顶空间,帮扶452户无安装条件的贫困户集中安装光伏,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