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以就业服务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2025年11月20日,在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议上,无锡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简称:无锡市就管中心)荣膺“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份荣誉,是用实干与情怀写就的“无锡答卷”——以就业为桥梁,以服务为纽带,在江南水乡与民族地区之间,架起了一座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连心桥。

从“就业之路”到“心灵之桥”

11.png

无锡与云南省丘北县建立劳务协作关系

多年以来,无锡市就管中心将民族工作深度融入全市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整体布局,创新构建起“政府引导、部门协同、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共建机制,推动民族团结与就业服务同频共振。

主动对接青海海东、新疆克州、贵州黔南州、云南红河州等10余个民族地区,聚焦“就业帮扶+技能提升+服务保障”,开展定期互访交流,动态调整帮扶措施,将东西部协作的蓝图转化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实景。

近年来,无锡全市组织赴民族地区开展劳务对接活动20余场,累计吸纳云南昭通、贵州毕节、湘西等地务工人员超2.87万人。从“春风行动”的招聘现场,到“民族团结就业直通车”的千里护送;从累计组织300余次“点对点”专车、3趟专列、2班专机的精准输送,到2025年赴云贵地区吸引超3000人求职、成功就业400余人的专场招聘——每一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一段段新生活的开始。安身之岗,更添安心之暖。

“授人以渔”激活内生动力

实现稳定就业,关键在技能。无锡人社深谙此道,着力推动民族地区务工人员从“有工作”向“有技能”转变。

22.png

无锡专场招聘会送进民族地区

构建起“信息互通、岗位共享、培训联动”的跨区域合作机制,“语言+技能”融合课程应运而生,电工、家政、电商等定向培训覆盖多地。2024年,依托海东·无锡乡村振兴创业孵化园,成功举办三期跨境电商训练营,从平台运营到品牌打造,来自民族地区的青年在这里搭上了“数字快车”。

同时,无锡市就管中心推动校企合作,与新疆、青海、云南、贵州等省区职业院校联合开展“乐业无锡”校企对接等活动,促进各族青年高质量就业。在企业内部,推动“师带徒”结对帮扶,遴选技术骨干与少数民族员工“一对一”传帮带,助力他们从“务工者”成长为“技能匠”,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此心安处是吾乡

让远道而来的民族地区兄弟姐妹“来得了、留得下、过得好”,是无锡人社始终如一的承诺。

33.png

海东—无锡乡村振兴创业孵化园揭牌运营

全市构建起覆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74个镇(街道)公共就业服务中心、261个“家门口”社区就业服务站,成为各族务工人员最坚实的后盾。在企业层面,推动用工单位加强人文关怀。新日电动车为新疆阿合奇县员工提供包吃包住,配备夫妻宿舍;华洋滚动轴承建好用好民族风味餐厅,尊重民族习惯;越来越多的用工企业开展起“民族文化节”、联谊活动、民族风情展示……乡愁在温情中化解,认同在交流中生根。

同心共绘民族团结画卷

同心共筑中国梦,太湖潮涌团结花。从青海高原到江南水乡,从新疆戈壁到无锡车间,这一条条就业之路,一端连着生计与希望,一端连着发展与繁荣,更共同编织着我们休戚与共、命运相依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44.png

党员志愿服务情暖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路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无锡人社人始终步履铿锵。就业为笔、以服务为墨,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征程中,无锡市就管中心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一部以就业促团结、以服务暖民心的动人篇章。未来,还将继续以区域联动促就业为抓手,持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实践路径,努力推动各族群众在太湖之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赵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