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烟草专卖局(简称:武进烟草)以“宣传教育、市场监管、社会共治”为核心,创新打造“思想、市场、社会”三张防护网,用扎实举措为未成年人筑牢成长“防护盾”,让青春在无烟环境中向阳生长。
线上线下齐发力 织密“思想防护网”
为让“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理念深入人心,武进烟草构建“线上精准推送+线下深度渗透”的宣传体系。线上依托“金丝利·家”数字化平台,向全区零售户定向推送《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卷烟(含电子烟)的倡议书》,图文并茂的内容配上真实案例,让零售户直观了解违规售烟的后果;在《东方烟草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普法漫画,以“学生误买电子烟”“店主违规售烟受处罚”等场景化故事,将抽象的法律法规转化为易懂的生活案例,适配零售户碎片化学习需求。
线下,志愿者们化身“普法宣传员”,开展校园周边、社区便利店“扫街入户”行动。在武进区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附近的商铺,志愿者们逐户走访,不仅发放宣传资料,还针对零售户关心的“如何辨别电子烟真伪”“遇到年龄难以判断的顾客怎么办”等问题进行现场答疑。
每年开学季,武进烟草都会组建专业讲师团,走进中小学开展“无烟课堂”。在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的课堂上,执法人员结合近期查处的“上头电子烟”案件,拿出伪装成“可乐罐”“巧克力”的电子烟样品:“大家看,这些看似零食、饮料的东西,其实含有非法添加剂,对身体危害极大。”生动的讲解引发学生们的热烈讨论。
严管严查不松懈 筑牢“市场监管网”
为净化校园周边市场环境,武进烟草对中小学周边零售商户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核查“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警示标识张贴情况。“警示标识就像‘警戒线’,既要让未成年人一眼看到‘此处禁售烟草’,也要时刻提醒商户牢记责任。”在排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一旦发现部分商户的标识存在褪色、张贴位置不显眼等问题,当场为其更换新标识,张贴在显眼位置。
志愿者开展“无烟课堂”
针对文具店、杂货店等“隐蔽售烟点”,检查组加大检查频次,严厉打击销售“水果味电子烟”“卡通造型烟弹”等行为。在一次突击检查中,执法人员陈峰发现某杂货店老板未依法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为牟取利润向学生售卖非法生产的电子烟。“这类电子烟包装花哨,还宣称‘无害’,实则成分复杂,会严重损害青少年的神经系统与呼吸系统。”执法人员当场对涉案违法电子烟予以先行登记保存,同时对店主开展批评教育,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社会共治聚合力 构建“监督防护网”
为实现防护“全方位、无盲区”,武进烟草调动社会力量,完善监督机制,形成“行业监管+社会监督”格局。以“12313”专线为核心监督渠道,专人24小时接听、登记、流转,建立“接诉即办、及时反馈”闭环,接到举报后及时核查处置,确保“件件有落实”,让向未成年人售烟行为“无处遁形”。
在每月一次的零售户法律培训讲座上,志愿者刘海峰结合近期典型案例开展“精准教学”,针对零售户常见疑问现场答疑。“遇到年龄难以判断的顾客,可以采取‘年龄核验三步法’,先观察外貌特征,再主动询问年龄,不确定时一定要要求出示身份证,这样就能精准判断购烟者是否成年了。”通过常态化培训,持续强化零售户“知法、懂法、守法”的合规意识,从源头减少违法售烟行为。
下一步,武进烟草将继续借鉴优秀经验,深化“精品化、功能化、多元化”工作模式,开展“护苗”联合行动,推动未成年人烟草防护工作走深走实,让每一位青少年都能在洁净、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