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江:点“废”成金 绿色循环走出转型路

建筑垃圾,曾被视为城市发展的“包袱”。从散落各处的“环境负担”,到化身城市建设的新“宝藏”,2021年以来,吴江城投集团建筑再生资源处置项目,以创新驱动和科技赋能,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转型路。

2021年,吴江城投集团注册成立苏州吴江瑞源建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简称:瑞源公司),启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2024年3月18日,吴江区发布建筑垃圾清运处置政府指导价,瑞源公司同步上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收运处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并配套开发“建筑垃圾智慧清运”微信小程序,吴江建筑再生资源处置项目启动实施。

一键联通 畅通绿色循环“高速路”

为解决传统建筑垃圾收运在采用人工或电话预约时,预约进度、费用明细、清运安排等信息难以实时查询,进而造成清运周期长、信息不透明、沟通成本较高等问题,针对不同建筑垃圾产生源,瑞源公司创新性开发“五源分类”预约机制,即五个专属端口,精准覆盖居民个人、物业服务企业、村(社区)委员会、属地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建设工程单位等建筑垃圾产生主体。用户无需下载应用程序(APP),仅需在微信上搜索“建筑垃圾智慧清运”,便可便捷访问相应端口。

1、项目实景图.jpg

项目实景图

流程设计贴合用户使用习惯,用户仅凭一部手机即可完成,不仅大幅提升了便民利民水平,还达成了收运处全过程的信息公开目标,为建筑垃圾绿色循环顺畅通道。

应收尽收 铸就经济生态“双丰收”

项目实施以来,瑞源公司锚定“应收尽收、应处尽处”目标,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力。

瑞源公司骨干化身“培训讲师”,深入各区镇、街道,对辖区内物业服务公司、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政策宣贯和平台操作培训,建立起基层推广网络。今年,公司将宣传阵地进一步下沉,组建专业宣传小队,深入物业住宅小区、建材市场,设摊地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教授小程序使用等,与居民互动,加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普及进程。

2、宣传现场.jpg

宣传现场

宣传成效直观体现在建筑垃圾的预约单上,截至2025年8月12日,已累计完成6826个预约单,收运24615车次,收处建筑垃圾量近18万吨。公司通过先进的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将垃圾的综合处置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真正做到“吃干榨净”。

同时,由于大量建筑垃圾不再采取简单填埋或随意丢弃的处理方式,有效缓解了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环境污染压力。其释放出的土地空间,直接或间接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吴江违规倾倒、随意堆放等问题的发生大大减少,属地管理部门的执法成本下降。

科技赋能 锻造全链智能“硬实力”

用户通过小程序预约下单后,经上门清运、分拣、破碎等程序,建筑垃圾便完成了“再生之旅”。生产出来的再生骨料用于人行道垫层、路基、广场铺装垫层等,对于无法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垃圾,则进行焚烧发电,实现能量回收,挖掘最后一份价值。瑞源公司最大程度发挥“收运处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作用,将收运量、处置量、再生品产量、销售去向等关键数据实时对接至市、区两级城管局监管平台,助力城管部门通过大数据研判,强化城市的精细化治理。

3、吴江建筑垃圾收运处一体化监管系统.jpg

吴江建筑垃圾收运处一体化监管系统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成果,瑞源公司经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审,荣获省“企业上云”四星级企业认定及“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此外,瑞源公司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构建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体系,至目前,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建筑垃圾收运公共服务系统V1.0”“建筑垃圾智能分析报表系统 V1.0”“建筑垃圾运输全过程监管系统 V1.0”等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在持续运营中,瑞源公司还积极探索科学经济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置新路径,2025年,引入移动式处置设备,采用就地筛分与前端处置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建筑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分类处理以及绿色低碳利用。

面向未来,吴江城投集团将通过瑞源公司“技术+服务”的路径探索,系统总结“轻量化运营、智慧化管理、全链条处置”经验,并将其推广到长三角城市群乃至更广泛区域。(吴城轩)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