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交汇点,镇江经开区正以制造业“三化”建设为抓手,加速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近日,走访区内多家标杆企业,从盾构管片、铸铁型材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船舶螺旋桨,一幅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智能化驱动 打造智慧生产新范式
在中交一公局港发(江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由多个智能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车间里,40吨级AGV无人搬运车灵活穿梭,将成品精准送至指定工位;全自动机械臂灵活翻转,自行完成磨面、清扫、喷涂等关键工序;自主开发的智能平台全程在线,能够对日常生产及运作过程实现动态管理、智能分析、全程控制。
“正在建设中的国内直径最大、距离最长的海太长江隧道,使用的便是我们供应的盾构管片。”企业总工程师刘安自豪地说,在自动化生产线的加持下,不仅帮助企业减少了近40%的人工成本,也让产品的质量精度、抗压抗渗水平得到了充分保障。“我们的产品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抗渗等级达到P15,混凝土强度达到C60,而且每个管片都有专属‘身份证’,确保质量可控、生产流程可追溯。”
高端化领航 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2008年研发第一代比亚迪车用PTC加热器开始,到最新一代产品发热功率可覆盖1kw-28kW,匹配所有电压平台;从供应经济型家用轿车到被列入百万级豪车零部件采购清单,江苏华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加热器产品变化的不仅是数字,更是一条从“功能满足”向“性能定义”跃迁的高端化曲线。“去年企业销售额6亿元,今年预计突破10亿元。”企业生产运营总监陈华表示,作为比亚迪、吉利、奇瑞、一汽、江淮等一众车企的供应商,企业自成立以来就在不断攻关核心技术,以客户和消费者的高端需求倒逼自身创新。陈华介绍,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高端化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战场,目前,企业的高端化触角正在向电池热管理冷暖板、座椅通风系统等细分领域延伸。
无独有偶,江苏华龙精密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在高端铸铁型材领域实现技术突围。“我们的铸造工艺跟传统工艺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缺陷、致密度更高。”企业副总经理郜永福介绍,面对国内高端柱塞泵缸体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企业自2016年起便联合国外专家进行技术攻关,于2021年成功实现材料的国产化。如今,企业的产品不仅配套三一重工、徐工等龙头企业,在欧美也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
绿色化转型 从生产到产品双线减碳
绿色化发展是镇江经开区制造业企业的另一大亮点。在镇江同舟螺旋桨有限公司,企业副总经理纪炜告诉笔者,随着“双碳”政策的落地及持续推进,很多船舶需要对主机进行降功率使用,因此也催生出大量螺旋桨更换需求。“针对需要改造的船舶,我们会先进行整体评估,计算理论节能数值,并根据数值设计制作螺旋桨、帽鳍、导轮,改造后的船舶整体运行效率可提升约15%,船东一年即可收回改造成本。”纪炜介绍,在聚焦螺旋桨产品本身效率提升的同时,企业还积极开发配套节能产品,如碳捕集装置、轴带发电机等。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华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用自主创新技术,使得加热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胶水使用量和复杂结构件大幅减少,在减少资源投入的同时,提升了产品效益。中交一公局港发(江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的水循环系统,可对废水进行二次利用,其配备的雨水收集系统可用于日常的洒水降尘,使得每年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
近三年来,镇江经开区通过入企走访、建库培育、政策引导、项目服务等具体举措,完成了对4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智改数转诊断,140余个技改项目获批省市转型升级资金。全区还组织技术专家为23家企业实施公益性节能诊断,举办能源管理培训、节能技术产品推广、企业座谈会等活动15次。“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节能项目60余个,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省级12家、市级49家。
镇江经开区科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区将按照强化氛围、建库培育、示范创建的工作思路,围绕设备换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企业智能化提升、高端化发展、绿色化转型,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添油助力。(范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