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三新公司:电气化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8月5日,扬州三新供电服务公司工作人员对扬州市朴席镇土沟村水泵线路及设备开展定期巡检,遇到了种粮大户老张,他指着田头的电力灌溉设备感慨道:“过去抽水灌溉要扛柴油机下田,现在闸刀一推,水泵自动运转。”

自去年10月起,土沟村启动高标准农田改造,历时半年建成4.73公里道路、11.699公里渠道和4个泵站。供电部门主动对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投资改造农网线路8公里,新增变压器4台,将供电半径缩短至500米以内,彻底解决末端电压低、灌溉设备“带不动”的难题。瓜洲供电所开通“绿色通道”,推行“线上报装+现场勘查”同步模式,泵站设施用电报装时长压缩60%。

刚刚过去的台风“竹节草”造成扬州城乡多处内涝,汊河街道胡庄村排涝站7月初刚完成电气化改造,4台机组开足马力平稳运行,将农田河道积水迅速排入通江主河道,避免了农作物受灾。

胡庄排涝站的蜕变,是蒋王供电所针对农村排涝痛点,全面实施电气化项目、大力推进“油改电”工程的一个缩影。供电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未雨绸缪做好电气化项目申报、实施工作,2025年上半年在8个乡镇实施电气化改造工程,投入资金320余万元,新增变压器15台合计容量3200KVA。此次迎战台风“竹节草”,农村排涝站“油改电”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样,“油改电”项目在粮食烘干企业也能大显身手,开发供电所主动进企业宣传电能替代项目,提供专业设计,实施“油改电”“煤改电”项目,部分企业获益匪浅。今年夏收过后,扬州市经济开发区施桥镇永顺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种粮大户纷纷将一车车刚收割好的小麦送往粮食烘干中心过磅称重、测水分,智能化的烘干设紧张开展着烘干作业。原来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完成,通过“油改电”项目,如今只需要一天就能让小麦颗粒归仓,既节约了人工和时间,还提高了小麦的品质。整个小麦的加工程序中,最紧要、抢时间的一道工序就是电烘干,该农机合作社现的两组粮食烘干设备日烘干量在60吨左右,夏收季节烘干量达3000多吨,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能效。

今年以来,三新公司积极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积极推动农田电力设施全覆盖,“旱能灌、涝能排”成为现实,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可靠用电。(金东健)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