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没有想到的是,扬州海润船业有限公司(简称:海润船业)的“掌舵者”竟然是一位下岗职工。该公司从“零”开始,用近二十年时光书写了一段民营船企的逆袭传奇。自2005年白手起家,到如今手持60余艘订单排产至2026年底,在东南亚造船市场树立起“精品海工”的金字招牌。
破译这家企业从生存到增长的密码,原来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质量”的经营哲学为支撑,在造船业中劈开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白手起家破困局 理念为帆定航向
2004年江都船舶集团破产重组,时任经营部部长的王文清沦为下岗职工,但在次年就以“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魄力创办扬州海润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从借资金、租船台起步,直到承接外贸甲板驳船订单,到2006年与新加坡新力生圣淘沙海运合资成立海润船业。
海润船业外貌
企业自诞生便锚定“细分全球造船市场,打造特色海工产品”的发展理念,坚定“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方客户之所便”的经营宗旨。
这种理念在一次关键抉择中尽显锋芒:多年前新加坡新力生圣淘沙海运的三条11000吨海洋工程船订单,在国内船企因汇率与原材料成本望而却步时,海润船业经核算后,明知亏损几十万美元却还是毅然接单。
在“集中优势资源做精品”的决心下,用时10个月提前交付的三艘船,不仅解了船东之急,更换来对方从客户变股东的深度信任。其后续源源不断的订单帮助海润挺过了金融危机近十年的行业寒冬。这正是企业“以最低价格享最高服务,以最低成本达最高质量”经营信条的生动诠释。
订单盈舱显实力 信誉为锚铸口碑
从此,海润船业牢牢占据了东南亚的市场先机。目前企业手持60余艘订单,涵盖12000T/13000T甲板货船、72m/75m起重过驳船、6000T/5000T油/化学品船、1500TEU集装箱船、2800HP拖轮等多元船型,排产计划拉至2026年年底。
海润船业制造的船舶下水
市场认可的背后是用信誉堆砌的坚固长城:印尼BANAMI公司15年后主动复购8艘船并全部按期交付;法国AWENA公司2022年合作后再启新订单洽谈;新加坡WINNING公司更从2艘甲板货船合作拓展至7艘在建船舶。
不仅仅是国外市场的订单火爆,国内市场自2018年至今交付近20艘油化船、集装箱船,现仍有两艘油化船在建。2024年,长扬公司订制的156m远洋甲板货船因用途改扩,且后期需增改项目纷繁复杂,海润船业明知“吃亏”,在拟定加价1200万元后,又主动让利数百万元,以“合理加价+客户共情”的协商模式化解分歧。
在质量与交期的严格管理上,海润船业坚持“稳定改进、超越期望”,多年来未与客户产生任何分歧。这种“质量零妥协、交期重承诺”的行事风格,让其在国际国内市场赢得“回头客频至,新订单纷来”的优良口碑。
企业准则筑根基 担当为舵启新程
“越是行业风浪加剧,越需坚守发展初心与责任担当”,这是海润船业深植于运营理念中的准则。
俯瞰海润船业
海润船业将这份坚守转化为三重担当:对员工,要守护数百个家庭的生计;对客户,要兑现“超越期望”的承诺;对行业,要扛起民营船企转型升级的责任。多年来,海润船业始终以“企业是国家和社会的健康细胞”为认知,在行业波动中保持稳健前行,更以“打造百年船企”的愿景践行社会责任。
面向未来,企业以“细分船舶市场,打造精品船舶”为蓝图:市场端聚焦特色海工产品,依托东南亚区位优势立志成为“行业标杆”,工艺端探索智能智造流水线,以技术创新提升安全、质量与效率。从租赁船台的初创企业到订单排至两年后的现代化船企,海润用近二十年证明:在造船业的惊涛骇浪中,唯有以理念为帆、以信誉为锚、以担当为舵,方能驶向成为百年企业的浩瀚征程。
海润船业的故事印证着民营经济的韧性与智慧。当企业将“客户满意”的信念刻入基因,把“社会责任”的重担扛在肩头,即便身处竞争激烈的造船业,亦能劈波斩浪,驶向更辽阔的商海。(祝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