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苏州吴中区累计引进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各级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超500个,这些扎根于此的高端人才项目正依托“揭榜挂帅”机制联合企业攻坚核心技术,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全区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集聚企业超千家,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从实验室创新到场景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正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集聚高端要素等举措,向“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目标加速迈进。
高能的创新平台构建全链条生态网络
吴中区以政府主导、多方协同模式,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由苏州大学牵头,联合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绿的谐波等共建的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聚焦机器人结构、感知等核心技术攻关;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牵头的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突破人形机器人“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对标北京顶尖平台,形成“1个吴中总部+X个分中心+N个应用生态”发展格局,2025年“赢在苏州”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具身智能领域5条赛道冠军项目全部落户于此。配套建设的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已建成“基础能力+行业应用”双场景训练体系,为机器人开发提供“场景训练、数据采集”全栈服务。此外,“一院三中心”(苏州具身智能研究院、省技术创新中心、市综合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体系初步成型,与5大创新联合体、12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构成“核心技术攻关—公共服务支撑”的协同网络。
前沿的技术攻关实现核心领域突破
在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吴中区企业以“揭榜挂帅”机制为抓手,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科沃斯“大空间未知环境作业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追觅科技“具身大模型驱动机器人”等5个项目获苏州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项。
这些吴中区高科技企业实验项目的成功立项,也代表着真正实现了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覆盖,为吴中区在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提供了强劲支撑,加速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深度的产学研协同促进创新要素聚合
吴中区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深度耦合,构建“创新联合体+概念验证中心”双驱动模式。科沃斯牵头的苏州市机器人前沿智能技术创新联合体,联合3家高校、7家企业攻关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追觅科技牵头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联合体,汇聚5家高校院所与8家上下游企业,突破清洁服务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
哈工大苏州研究院打造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概念验证中心,已孵化创业企业50余家,形成“源头创新—概念验证—产业落地”全链条转化体系。政府机关、高等院校、龙头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也实现了吴中区机器人产业从零部件研发到整机技术的全方位覆盖,助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精准的政策引领汇聚高端人才势能
吴中区依托东吴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和上级重点人才工程等政策,累计引进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各级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超500个,形成 “领军人才—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引才链条。
在创新要素支撑方面,2024年“科贷通”惠及企业739家,贷款额30.6亿元;苏州市人工智能(太湖)算力中心形成8000P智算规模,为企业提供“算力+算法+数据”一站式服务。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更是提供“场景训练、数据采集、算法分析、技术优化”全栈式集成,为机器人开发提供服务。真正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市场推广”的良性循环。
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构建,从产学研深度融合到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吴中区正以系统思维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当前,该区已形成“创新平台引领、企业主体发力、政策要素保障”的良性发展格局。
面向未来,吴中区将持续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加速向“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迈进,为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吴中方案”,展现智能制造领域的“江苏担当”。(祝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