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田采油二厂:“三位一体”工艺革新措施实现增油超1800吨

多年来,江苏油田采油二厂以“地质工程双轮驱动”为战略核心,构建起“基础管理筑基、技术推广增效、科技创新突破”三位一体的工艺革新体系,通过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的深度融合。今年一季度累计实现工艺措施增油超1800吨,科技攻关节能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转型升级之路,老油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数智赋能破解油井管理困局

油井的日常管理,如同医生对待病人,需要“对症下药”。为解决洗井有效率低、异常井处置率低的“顽疾”,工艺团队依托PCS平台,不断优化洗井、加药制度,构建了“常规井日常优化+异常井应急处置”管理体系,为油井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

“过去,洗井就像盲人摸象,选井条件模糊,效果参差不齐。现在通过PCS系统,我们在电脑、手机端就可以同步监测到洗井温度、压力、排量等各项参数便于实时调控与效果监测,实现了洗井选井条件、优化评价系统的进一步深化。”技术员小许笑着说。

“以前加药制度是后期调整,现在通过PCS 系统就能及时掌握异常井运行状态,预测变化趋势,提前开展药剂配伍试验,完善加药方案,实现‘以防为主’。”工艺所缪建成指着电脑屏幕解释道。今年以来,该厂调整加药方案164井次,累计处置异常井468井次,处置成功率高达85.5%,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不仅降低了生产风险,更为老油田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技术创新驱动老区降本增效

老油田开发成本高,是长期困扰行业的“老问题”。采油二厂工艺团队通过“一井一回顾”的精细化管理,建立“方案预审-过程跟踪-效果回溯”的全流程管控机制,开展低成本工艺措施的创新与应用,为老油田效益增长注入新动力。

“技术的革新是破解生产难题的关键,是油水井健康生产的基石。”工艺研究所化学主任师马惠带领团队深入一线,锚定问题,开展化学法“增产、增注、三采、降本”技术攻关,研发出具有良好溶蚀率、低腐蚀、缓速、可抑制二次沉淀等性能的单级酸体系,设计了变频可调、耐酸、耐压、安全、易操作的撬装式在线解堵工艺及“纳米乳液+单级酸”复合增注工艺,建立了适用于疏松砂岩油藏的“疏通液流通道,远稳近固,多级挡砂屏障”的三段式不动管柱化学防砂工艺……解决油水井生产的“卡脖子”难题,为老油田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各项科技创新成果正在老油田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为采油厂的效益增长提供了强劲支撑。

智慧攻坚释放油田绿色潜能

技术瓶颈是老油田发展的“拦路虎”,高含水期的系统能耗问题,更是如同悬在老油田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采油二厂工艺团队创新开展智慧攻坚,突破技术瓶颈,助力老油田高效开发。

在黄珏、崔庄等联合站开展三相分离器串联改造,配合恒液位智能控制系统,将液位波动从±15厘米降至±5毫米。项目负责人孙韶峰介绍:“这项改造不仅保证了处理的稳定性,提高了站库原油脱水效果,还显著降低了能耗,外委天然气年减少53万方。”

针对赤岸区块结垢结蜡、井筒腐蚀严重问题,开展了防垢防蜡技术先导试验,形成长寿命举升技术体系。韦2-122井应用产液处理器,免修期延长271天;韦2-127井采用内衬管加防腐抽油组合防腐工艺,免修期延长301天;韦23-6井采用量子环除垢技术,实现了349天的持续生产。

同时,立足“常非并进”战略,域内首口下泵页岩油井铜页1HF井、首口页岩油直斜井桥20斜井和首口采用油管压裂的页岩油井黄158井的先后开抽,实现了页岩油开发的新突破。

从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到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从节能改造到闭环科研,从数字赋能到页岩油突破,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该厂正在用敢于突破的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老油田的发展注入新能量,为谱写油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常富华 王菲菲)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