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常州武进区烟草专卖局(简称:武进烟草)紧扣“法治为民”主线,厚植“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根基,创新构建“场景化、互动式、分众化”普法模式,将法律知识融入市井生活。
从会议室热气腾腾的“法治学习会”,到公园广场人头攒动的“普法游园会”;从真假烟鉴别台前俯身讲解的“生活法治课”,到微信群内刷屏传播的“漫画小剧场”;从街头便利店玻璃窗上憨态可掬的普法贴纸,到中小学校园里的“法治宣讲员”——武进烟草用脚步丈量法治温度,以匠心雕琢普法精度,在阡陌街巷间绘就了一幅法治理念与民生百态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
大讲堂里的“法治学习会”
每月20号左右,武进烟草六楼会议室的长条桌旁总会坐满特殊“学员”——由数十名零售户代表组成的诚信互助小组正激烈讨论。
法规员为零售客户开展法律大讲堂
“上周有人让我把烟草证借给他倒卖外地烟,我直接拍了承诺书给他看!”南街便利店老板刘阳举着手机,屏幕上“守法经营承诺书”的红印章格外醒目。这场把普法嵌入行业自律的特别会议,已成为武进零售户心中的“法治能量站”。
武进烟草法规员程芳芳顺势抛出案例:“最近出现‘家长钓鱼测试’,有店铺遇到吗?”“可别提了!”新城烟酒行张心荣拍腿道,“上周末晚上一位学生模样的男孩要买烟,我坚持查身份证,结果他父亲突然进门说‘就想看看你们会不会卖烟给未成年人’。”众人闻言倒吸凉气,“幸亏平时的法治课学习到位了,否则真是损失巨大。”
这种将真实案例搬进课堂的“场景教学”,让法律法规化作经营者手中的许可证、店内的监控探头,成为看得见的安全线。
广场上的“法治游园会”
周六的新天地公园东南一角化身普法集市。活动现场设置法律咨询台、真假烟鉴别等功能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电子烟管理办法》等法规转化为可视、可触、可感的场景体验。
宣传员讲解真假烟鉴别知识
宣传员周祖光拿着“粉红暴力熊”“渐变奶茶杯”等多种造型可爱的电子烟模型:“这种看似新潮的电子烟,实则是非法添加成分的三无产品。”话音刚落,一位大叔挤到前排:“那回收礼品烟到底犯不犯法?”宣传员朱伟翻开漫画图解册:“您看这里第二十三条,必须从当地烟草公司进货……”说着递过印有12313全国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电话的冰箱贴,“有问题记得联系12313,拨打电话和搜索微信小程序都能投诉举报。”
不远处,真假烟鉴别区被围得水泄不通。退休教师孙文戴着老花镜,按“看立体防伪、摸薄膜触感、扫追溯码、查烟丝油润度”四步法比对样品,突然高呼:“这包假烟的牡丹烫金居然是平的!”引得众人纷纷掏出随身香烟现场“鉴宝”。
漫画里的“法治朋友圈”
走进武进区湖塘镇的美嘉便利店,收银台放着的一叠漫画宣传册,吸引顾客随手翻阅。一系列经精心构思创作的漫画作品,凭借鲜活生动的场景构建与形象饱满的人物塑造,将烟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具象化呈现。
宣传员为零售客户讲解法治漫画
近年来,武进烟草针对传统普法形式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组建青年创作团队,将承办的真实案例转化为系列漫画,正通过线上线下多个渠道走进群众生活。
“这些漫画可帮了我大忙。”南夏墅街道零售户陈伟指着手机里的漫画说。此前他因店铺搬迁险些违规,正是看到武进烟草刊登在东方烟草报微信公众号的《这样“挪一挪”,即使“持证”卖烟也违法》这一普法漫画,让他及时办理了手续。如今,他的店铺专门设置“法治角”,定期更新漫画主题,常有顾客驻足讨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融入生活。”武进烟草负责人刘颖蕾深有感触。武进烟草将探索构建“法治教育生态圈”,通过建立校园普法基地,探索普法智能问答平台,邀请零售户参与普法短视频创作等举措,让法治种子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程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