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溧阳:如意小食堂“双菜单” 托起老人幸福“食光”

“李爷爷,点这个绿色图标就能视频通话。”身穿蓝马甲的“小水滴”志愿者吴晓半蹲在桌边,举着手机支架教82岁的李大爷操作微信。3月19日上午11点,位于天目湖镇东陵社区的“如意小食堂”内,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里不仅是老人们吃饭的“暖心灶”,更成了传播新思想、学习反诈知识的“加油站”。

现场看到,在东陵社区的“精神菜单”展板上,“周三数字助老课”被画上一颗红星。“在这里不光能吃饭,还能学到不少知识呢,大伙儿的热情都很高涨。”老党员刘阿姨笑着说。

“从防诈宣传到惠民政策,从健康养生到红色故事。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既要讲清楚是什么,又要讲清楚为什么。”天目湖镇东陵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孙静介绍,当前,一部分老年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所以,在解决老人用餐需求的同时,社区更关注精神方面的需求。围绕用餐老人“点单”要求,提供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宣讲,让宣讲内容“实起来”。

走进戴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如意小食堂,一场精彩的反诈情景剧正在上演。

“王奶奶,您看这条短信——‘点击链接领养老金补贴’!”戴埠派出所民警小赵和同事一唱一和演起了防诈短剧。 “哎哟,这链接我可不敢点!”扮演老人的小林缩着脖子摆手,台下72岁的张奶奶急得拍桌子:“快报警!上回宣讲说了,这种都是骗子!”

戴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反诈情景剧正在上演.jpg

戴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反诈情景剧正在上演

食堂内有两块展板,“健康菜单”上写着“萝卜炖牛肉、西红柿鸡蛋”,“精神菜单”上罗列着“反诈剧场、乡贤故事会、红色歌曲联唱”等节目。餐桌上,防诈扑克牌、智能机操作指南和青花瓷碗筷摆在一处,混搭出独特的“文明烟火气”。

“大道理”变为“小故事”,让“餐前十分钟”宣讲成为如意小食堂饭桌上的“一道美味”。

“接地气的活动形式受到老人欢迎。”戴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关负责人薛宇琳说,该镇探索文艺宣讲形式,从老人视角、用百姓语言讲述百姓的故事,让理论宣讲带着菜香、沾着土气、冒着热气,使宣讲在如意小食堂“热”起来、“活”起来。

一边是“红领巾”牵手“银发族”,一边是“警察蓝”守护“夕阳红”。从“一碗热饭”到“精神共富”,“餐前十分钟”让文明暖流在溧阳大地奔腾不息。

近年来,溧阳市坚持把“如意小食堂” 作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依托覆盖全市城乡的80家“如意小食堂”,创新推出“餐前十分钟”文明实践宣讲项目,通过“健康菜单+精神菜单”双轨并行,破解老年人“用餐难”与“精神空”的双重困境。广泛吸纳“乡贤五老”“百姓名嘴”“模范好人”等多领域的“老溧阳人”,组建“餐前十分钟”宣讲队,将反诈知识、数字技能、惠民政策转化为情景剧、故事会、互动课等“精神佳肴”,让理论宣讲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奔赴”。该项目的创新做法得到中宣部文明实践局领导高度认可,并被《江苏宣传工作动态》刊发推广。(邹迪)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