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师生专注盐土改良 助力耕地提质增效

7月16日,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沧海桑田”滨海盐土抑盐提肥实践团,受邀前往江苏连云港市五图河农场有限公司开展“青禾”科技志愿服务。

1.青禾科技志愿服务主题宣讲.jpg

青禾科技志愿服务主题宣讲

七月本是连云港地区水稻重要的分蘖期,可是江苏五图河农场有限公司种植的水稻出现了秧苗弱、分蘖晚、死苗情况。“这片复垦区的作物长势一直不算太好,今年5月份这片区域的大麦产量也就300多斤,太少了,目前部分田块的水稻秧苗明显偏弱,返青很慢,甚至出现了死苗情况……”该公司农科所所长贾义乐遇上了棘手麻烦,于是联系上了江苏省“青禾”科技志愿服务队队长、扬州大学“沧海桑田”滨海盐土抑盐提肥实践团的左文刚博士。左文刚迅速集结队伍出发前往实地了解。

2.现场合影.jpg

现场合影

扬大师生不顾天气闷热,冒雨直奔田间地头。“前期整地不平加上这几天的高温炙烤,部分田块出现了明显的返盐现象,对水稻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毒害作用,要抓紧时间上水、补苗。”左文刚赤脚进入稻田,近距离观察水稻情况,并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以便带回实验室进一步检测,再给出更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还五图河农场一片秧苗齐整、苗挺叶绿的景象。

3.深入田间采样.jpg

深入田间采样

当日下午,团队深入江苏省五图河农场有限公司开展“青禾”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围绕盐碱地改良技术的进行主题宣讲,还现场结对共建,签订合作协议,团队将持续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据了解,“沧海桑田”团队已扎根江苏滨海垦区15年,专注于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对滨海各地盐碱地土壤障碍特征对症施策改良,摸索并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滨海盐碱地降盐提肥技术。团队已在南通如东方凌垦区、盐城东台条子泥垦区多地完成5万余亩盐碱地的改良工作。

“我们团队会继续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以促进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广大农科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研成果更多惠及群众,让更多盐碱地变身新粮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粮食安全的高质量发展。”团队指导老师柏彦超教授表示。(陈燕、左文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