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社区:“渔+旅”蹚出共富新路

渔港码头,大大小小的海鲜运输车在静静等待着渔船出海归来;水产品交易市场,前来购买海鲜的游客正挑选着自己满意的产品;羊山岛灯塔处,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在拍照留念……虽是冬天,但是高公岛依然呈现一片热闹景象。

过去的高公岛社区,还是个“靠海吃海”的小渔村,老百姓苦守传统渔业,守住了绿水青山,却挣不来金山银山。近年来,社区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海洋渔业支柱产业,找准渔旅融合这个新突破口,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渔村特色振兴之路。2023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从135万元突破至298万元。

大胆转产,守护海岛鲜滋味

高公岛社区,背靠连云港市重要的渔业集散地高公岛国家一级渔港,东临中国八大渔场之一的海州湾渔场,水陆交通便捷,海产资源丰富。当地居民多以海为生、以渔为业,常年从事水产捕捞、养殖工作。

1.高公岛社区全景图(张岩华 摄).jpg

高公岛社区全景图(张岩华 摄)

高公岛养殖产品以条斑紫菜为主,经济效益较好,但种类相对单一。2022年,受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影响,紫菜养殖突然遭遇绝收,养殖户受灾严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面临“断崖式”下滑。社区党支部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依山傍海的自然资源优势,在海岸线整治和生态建设上下足功夫,带领群众建桥梁、疏航道、种绿化,大力推进集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羊山岛景区建设,打出了一套青山绿水的“组合拳”。社区先后获得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田园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社区”等荣誉,羊山岛成功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以渔为媒,探索融合致富路

社区党支部坚持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党支部和党员做创业创新的带头人。深入挖掘“游海岛、吃海鲜、享海趣”等渔村旅游新亮点,推动打造“海上高尔夫”“海鲜大排档”“码头彩绘墙”等海滨特色游玩项目,让八方游客住渔家屋、尝渔家菜、做渔家事、沉醉渔家风情,使羊山岛从默默无闻的海岛一跃而成热火朝天的旅游景点,成功入选“连云港十大网红旅游打卡地”“优秀婚拍旅拍基地”。

2.举办“庆开海、品海鲜”活动(王健民 摄).jpg

举办“庆开海、品海鲜”活动(王健民 摄)

每逢休渔期结束,专项特许捕捞渔船和辅助船正式出港,一船船海鲜被渔民们送上岸来,送往高公岛水产品交易市场,吸引众多海鲜爱好者前来购买品尝。社区党支部瞅准了“流量密码”,借机举办“庆开海、品海鲜”活动,渔嫂们蒸海蟹、烧海鱼、煮大虾、包海鲜水饺,带来一场冒着热气、透着“鲜气”的美食盛宴。

党员李惠是一位生活在渔村的互联网时代“新农人”,退伍回乡的她开始接触海产养殖加工,在党支部的帮助下,创办了海产品展销线上店铺,通过线上直播将当地海特产推广到更大的市场。社区党支部和党员用行动带动群众就业创业,通过海产品展销、渔趣项目体验、渔家文化演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实现以渔促产、以文兴旅、以商助农。

共建共享,深耕特色产业链

从党员先试水到全村享红利,高公岛社区进一步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把各类能人凝聚起来、把各方资源整合起来,推动渔村渔业发展升级。

3.高公岛渔港码头灯塔彩绘墙(王健民 摄).jpg

高公岛渔港码头灯塔彩绘墙(王健民 摄)

由党支部书记惠志华牵头领办的聚宝渔业专业合作社,吸纳了辖区企业经营者、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和村民32人入股,经营项目包括养殖加工、旅游开发、餐饮住宿等,着力打造集传统渔业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海滨特色休闲渔业。合作社依托高公岛一级渔港码头,建设游艇码头和筏式垂钓基地,配置海上观光帆船、快艇、景区接驳车等配套设备,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310万元。

为进一步保障休闲渔业发展,社区成立了“海上红帆”行动党支部,组建了一支由渔民党员担任队员的海上党员先锋队,进行教育宣讲、产业指导和应急救援,不断把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延伸到生产一线。同时,联合江苏海洋大学在高公岛街道中萱(连云港)食品有限公司打造实习基地,以产学研合作推动海产养殖加工向着专业化、科技化、规模化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越来越多的渔民“上岸转型”,民宿餐饮、直播销售等“吃海”新业态如同岛上的花草树木一样迅速发展起来,枝繁叶茂,欣欣向荣。辖区新增民宿13家,有效带动300余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不断以渔旅融合发展蹚出富民兴村新路。(崔晓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