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田采油二厂:小技改创造大效益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近日,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黄珏生产班站的员工们一提到“油井加药神器”,全都竖起了大拇指,就连女同志们也轻松搞定。原来,该班站黄88采油岗员工面对油井加药品种多、用量大的实际,自己发明了类似加油枪的“油井移动折叠可计量快速加药装置”,不仅实现了精准快速加药,更解决了员工来回搬运药剂的烦恼。

“原来两个人的活,现在一个人就能干,真是省时又省力。”大家纷纷赞叹道。

一直以来,采油二厂都将小发明、小创新、小技改作为深挖内部潜力的重要抓手,鼓励员工从“捡芝麻”的小事做起,积极开展“五节六小”创新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技能革新成果,“医”好了“疑难杂症”、满足了生产需求,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支出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症下药”消除安全隐患

“你看,这个阀门的位置较低,而且在路边,存在被农用车剐蹭的风险。”

“做个‘金钟罩’怎么样?”

……

赤岸生产班站运行维护岗员工在每周的支干线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处流程控制阀门存在安全隐患。岗长孙艳阳和大家刮起“头脑风暴”,随即达成了安装“阀门防护护栏”的一致共识,并迅速用废旧油管制作成护栏,刷上醒目油漆用以提醒,切实保护了该闸门的安全。

该厂一线岗位员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生产现场实际与安全风险防控,将小发明、小技改作为消除现场安全隐患的有利抓手,靶向发力、“盯点”治理,坚决护航生产安全平稳。

去年夏天,受强降雨及地势影响,闵20-22站水位上升、内涝严重。不断上升的积水直逼配电室及各种设备。为快速解决“水患”,何雪峰、刘杰等人冒着大雨,用废旧油管铺设了一条排涝管线,成功将积水排至200米外的排水沟,一举解决了“水患”问题,保障了站库的安全生产。

员工王爱军针对抽油机经常出现底座压杠断、螺杆裂的现象,通过和同事们探讨研究、实践操作,自制了夹板式压杠挂钩,替代原螺杆式压杠挂钩配件,有效减少了压杠断裂现象,保障了抽油机的安全生产。目前已更换配件70余个,节约维修费用4万余元。

一个个“草根发明”不仅消除了现场隐患,更成为了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秘制疗方”解决生产难题

“安43井作业后套管气是增加了,但气量还不能满足1台井口加热炉的用量。要是把这6口油井的套管气串联起来,应该就够了。”天长生产班站员工刘奎虎一边在井场实地勘察,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他的“新计划”。

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们起早贪黑,开始预置管线、套扣连接……随着井口燃气炉的投用,原油进站温度提升了2度,站内电加热的使用时间大大缩短。

面对生产中的“拦路虎”“绊脚石”,全员持续以提质增效为切入点,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巧用一个个智慧“金点子”破解生产难题、解决操作痛点、提升生产运行效率。

卞杨班站光伏项目岗位长贾晓军巧妙设计了一个“滑轨”式的“运输专车”,保证了运送的光伏板及组件材料可跨积水安全运输,同时还极大地减少了员工来回搬运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时效。

信息维护员李静针对班站油井“点多面广”、位置偏远,长期使用电加热易耗电的情况,通过对加热棒控制端口进行改造,加装一款4G远程开关控制器和转换开关组合,实现了储罐加热手动操控和远程操控两种模式,并利用云智能软件扫描绑定设备后,可随时通过手机完成电加热棒远程启停操控。

随着“五节六小”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创新思路、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萌生、落地发芽”。

“外科手术”助力提质增效

“刘技师,这个滤网怎么变成这样了?”

“小陈,来的正好。你看看我这个图纸,我设计的这个‘变形’滤网,要是放在新泵过滤器那,是不是很合适?”

“这造型倒是像古时喝酒用的‘樽’,不知道过滤效果怎么样?”带着疑惑与期待,刘永光二人将“变形”滤网装进了新泵过滤器中验证效果。

卞杨班站杨三平台的新泵,由于没有配备合适的滤网,容易造成一些蜡块、杂质在运行过程中进入泵腔,产生离心泵机械密封磨损、叶轮堵塞等问题。近日,技师刘永光通过将过滤精度合适的滤网改制成斜面状态,满足新泵过滤要求,并通过定期清洗滤网,确保泵的正常运转。

生产一线的各类设备设施,长时间使用总会出现一些“头痛脑热”,需要通过更换零部件修复后再使用。员工们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紧紧围绕节能降耗、修旧利废工作要求,巧打技改“组合拳”深挖潜力,持续攻坚,全力以赴提质增效。金东化验检测岗岗长胡江涛利用铁丝制作成提手,安装到库房里缺少提手的废旧样桶上,有效缓解了样桶自然损耗大的状况。崔庄联合站岗位员工通过对淘汰的同尺寸旧泵进行“分解”,将旧泵的端盖及泵壳安装到待修泵上,使故障泵完美“复活”。赤岸班站韦5片岗位长崔健在厂家的指导下,自购电路板对流量计进行“换心手术”,修复了一台价值近万元的流量计。

接下来,该厂将不断深化提质增效工作,以促发展、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不断引导广大干部员工集思广益、合力攻关,通过“技改创新”有力促进“降本增效”,为生产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孙燕)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