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占比全国最高。近年来,江苏银行业保险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服务质效,为“制造强省”“科技强省”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强化监管引领,凝聚行业合力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决策部署,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江苏银保监局加强政策引领,强化推动落实。
一是出台指导意见,配套系列政策。2020年6月,江苏银保监局印发《关于银行业和保险业支持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等六个重点支持领域,明确“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目标,提出四方面14项工作举措和三大保障措施。2020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服务新发展格局“四保障六提升”行动的意见》《关于优化小微企业融资期限管理的通知》等文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省级首台套装备保险补偿政策,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优化工作机制,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通过建立省市重大项目融资情况监测报告制度,联合省知识产权局率先启动在线代办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试点,开展“百行进万企”、小微企业首贷扩面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银企融资对接等专项行动持续推动政策落实。针对因疫情暂时遇困的制造业企业,江苏银保监局先后印发多个文件,要求银行机构用好用足延期还本付息、减费让利等金融扶持政策。
二是强化考核评价,确保政策落地。江苏银保监局通过月度监测、季度通报、监管约谈和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考核评价和日常监测,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及时评估各项政策的落实效果。无锡、苏州、盐城等银保监分局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制造业情况纳入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监管评价体系,按季考核通报。
三是创新会诊帮扶,助力纾困解难。针对部分民营企业受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出现的阶段性融资困难,江苏银保监局会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起草《关于建立民营企业融资会诊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要求全省各地、各相关部门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暂时性融资困难,按照符合产业政策、产品或服务有市场、债权债务关系清晰和信用记录良好等标准确定会诊对象,对帮扶企业“一企一策”精准开出诊治“处方”。三年多来,通过实行联合授信管理、存量授信重组银团和调整优化期限结构等方式,成功帮助南京高精传动等50多户企业走出困境,涉及银行融资超过一千亿元。
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各银行保险机构通过纳入发展战略、优化内部流程、完善专项考核激励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夯实服务制造业“愿贷、敢贷、会贷”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服务顶层设计。各银行保险机构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制造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策导向,优化组织体系,强化目标引领,落实落细金融支持制造业各项政策要求。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近年来持续实施制造业“千户工程”,先后印发《制造业标杆银行建设指导意见》《建设科创金融服务领军强行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提质工程。在省分行层面成立制造业金融服务专班,分支行层面设置制造业柔性团队,将计划目标层层细化、分解,在全行建立起跨条线、跨部门横向、纵向协同机制。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3318亿元,上半年净增884亿元,增量列工行系统第一。
二是实行专项考核激励。辖内大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均建立了服务制造业客户激励约束制度,将制造业贷款投放纳入KPI考核,细化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考核指标。部分银行机构对制造业贷款投放设置了专项销售费用,配置了风险资产专项额度,建立了专门尽职免责机制。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将监管口径制造业贷款纳入各级机构、对公条线部门以及相关负责人KPI考核体系,在计算考核时采取3—5倍的折算倍数进行统计。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加大制造业绩效考核力度,对制造业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明确发展目标,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投放设置2倍系数,对科技金融客户设置3倍系数。
三是设立专项信贷规模。主要银行机构加大表内外资源倾斜力度,在制造业客户准入和评级、贷款期限、授信额度、信用结构、偿债能力、贷款定价等方面给予专项倾斜。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对于重点支持的制造业细分行业正常类贷款年末增量部分按50%比例享受贷款拨备补贴;在全行整体人民币贷款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为当月新增信贷规模之外的制造业重大项目投放追加专项额度。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结合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积极向总行争取信贷规模、贷款利率、FTP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规模和贷款利率的倾斜力度。
四是建立审批绿色通道。辖内银行机构积极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客户服务体验。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建立制造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2021年以来累计支持田湾核电站等23个省级重大项目,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7.7%,制造业贷款新增占全部贷款新增的86.93%。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给予制造业白名单客户优先准入资格和绿色审批通道,对于重点支持行业,扩大授信审批权限至最高级。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建立重大制造业项目快速审批通道,并将纳入总行制造业白名单客户的信用额度和单笔信用业务审批权扩大至现有授权金额的2倍。
创新产品服务,匹配多元需求
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围绕制造业服务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发符合制造业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差异化、综合化金融服务。
一是开发专属产品。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专属信贷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贷”,已为99家小巨人企业发放贷款171笔、金额26.19亿元。江苏银行聚焦高端制造,突破传统授信视角定制特定行业打分卡,创新推出“卡脖子专项贷”“专精特新贷”“高企贷”“投融贷”等系列产品;率先在全省推出“智改数转贷”专属产品,已服务“智改数转”企业121户,授信金额83亿元。2022年6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授信客户超过1.1万户,贷款余额1410亿元。南京银行针对初创、初成长期科技企业特点推出“鑫智力”科技金融专属服务品牌,针对企业“高风险”特点,整合政府、担保公司等资源推出“鑫科保”“鑫人才”等风险分担类产品;针对企业“轻资产”特点,推出“鑫知贷”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推出线上标准化产品“鑫e高企”。该行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吸引了5000余家科技创新客户,为数千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苏州银行持续加快“智改数转”金融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推出“苏智贷”专属产品,已服务“智改数转”企业82户,累计投放超1.66亿元。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适配客群资质标准及行业特点,制定“专精特新贷”“高企成长贷”特色产品方案,6月末科创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精准服务科技企业超1200户。
二是提供特色服务。2020年以来,无锡银行业在全国率先启动“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工程”,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标的物从专利、商标等扩展到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率先落地知识产权评估责任险、知识产权混合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贷款等多项全国性创新业务,试点银行机构累计为750家次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13.24亿元。江苏金融租赁紧扣制造企业特点开发租赁产品,通过“直接租赁”模式为超1800家制造业客户购置近9000台设备,通过“售后回租”模式助力390多家制造业企业盘活存量设备资产,通过“厂商租赁”模式投放项目数15.2万笔,支持近200万台设备销售。2020年以来,该公司累计服务制造业企业2200家,投放金额100多亿元;服务制造厂商经销商1571家,厂商租赁投放金额532亿元。苏州、无锡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质押动产监管,探索建立供应链金融业务“实体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信用体系。
三是发挥协同优势。辖内银行机构围绕制造业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充分发挥集团综合化优势,整合母行、子公司和外部金融资源,给予投贷联动支持。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主动适应制造业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趋势,发挥工银集团科技、产品、渠道、品牌等优势,提供“贷+债+股+代+租+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该分行联动工银投资,与盐城市政府、黄海新区,共同成立总额2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盐城工融新能源产业基金,主要投向有市场化债转股需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端制造业企业。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与集团内综合经营公司累计互荐项目近90笔,合计带动投资151亿元、贷款投放21.1亿元。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专业从事汽车动力电池研发、试制量产和原材料生产。公司刚成立该分行就给予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2020年该分行联动中银集团投资公司提供融资服务,中银投资以12亿元领投常州蜂巢锂电池项目两轮融资(总计137亿元)。同时,该分行还牵头组建了企业三期项目20亿元固定资产贷款银团。目前,该企业在无钴电池、叠片工艺、固态电池、AI智能制造方面展现出强大创新实力,累计申报专利超2000项。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充分发挥集团金融全牌照的优势,协同集团其他子公司落地总规模达100亿元的上汽金石创新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汽车产业链、智能制造等创新领域。通过中信理财提供前期融资、中信银行托管交易、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后期承接销售的模式,帮助星宇股份、天合光能、裕兴股份等企业发行可转债80亿元。
四是供应链金融服务。部分银行机构积极探索供应链融资新模式,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运用应收账款、动产质押等方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建设银行江苏辖内机构发挥网络供应链金融产品优势,围绕江苏特色产业链场景特点,以“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数字化经营思维,将金融活水由产业链直接触达终端客户,打通产业链“堵点”,提升供应链协同能力。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网络供应链上线制造业核心企业近500户,服务产业链链条企业近5000户,累计投放贷款1300亿元。江苏银行运用供应链金融云平台,构建产业生态圈,围绕棉纺、化纤、新能源、机械等支柱产业创新“E融单”“销易通”“分期通”等特色产品,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截至2022年6月末,累计服务351条产业链,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信贷投放547亿元。国家大型专业农机企业常州东风农机集团供应商集中度不高、经销商分布在全国及全球各地,为解决企业下游小而散的经销商应收账款量大期长的问题,常州七家银行机构以东风农机为核心拓宽供应链金融服务,共对279户上下游企业贷款10.21亿元。
聚集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聚焦省市重大制造项目。辖内银行机构围绕年度制造业重大项目加大银团贷款支持力度。先后对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天钢铁集团(南通)绿色精品钢项目、亚太森博(江苏)浆纸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00万吨高档白卡纸项目和宜兴中环集成电路用大直径半导体硅片项目,分别组建银团贷款415亿元、170亿元、43亿元和55亿元。中天钢铁集团(南通)绿色精品钢项目是2020年全省重大项目排名第一的“头号工程”,项目设计年产钢(坯)585万吨,总投资309亿。2020年3月,工商银行、江苏银行、进出口银行等8家机构联合组建10年期、170亿元银团,支持企业采用高效长寿高炉冶炼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成本竞争力,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省内银行机构还充分运用债券承销投资等产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仅南京银行2021年以来就为南钢股份、国电南自等10余家制造业企业承销债务融资工具合计超300亿元。
二是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化工、钢铁、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布局调整。南通、泰州等地是海工装备制造业企业主要聚集地,2021年以来,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重点支持扬子江船厂、新时代船厂、中远船务等重点船舶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船舶出口卖方信贷余额96亿元、船舶预付款保函余额13亿美元。省内9家银行机构为新时代船厂提供船舶预付款保函授信170亿元,支持企业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船舶核心配套装备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该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万吨双燃料油轮,是国内首艘阿芙拉型双燃料船。2020年以来,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等机构发放贷款25亿元,支持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以镇江醋作为资源依托实施品牌战略,做强恒顺核心品牌,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目前企业产品广销全国和世界50多个国家(地区)。截至2022年6月末,辖内主要银行机构投向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贷款余额2227亿元,较年初、2020年6月末分别增长8.06%和31.36%。
三是聚焦“产业强链”计划。全省银行业保险业聚焦江苏“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确立的50条重点产业链,积极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固链强链补链,支持培育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和具有行业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制定并下发50条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为行业龙头、链主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2020年以来累计审批小微企业产业集群项目658个,对6325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00亿元,2022年6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3563亿元,较年初增加778.6亿元,同比多增475亿元。江苏银行“一链一策”打造28条重点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支持链主领航、单项冠军等强链补链企业贷款余额超600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辖内20多家银行机构对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40亿元、为企业产品销售发放按揭贷款120亿元、承销及投资公司债等债务工具74亿元,为徐工海内外产供销提供了全球化、全链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徐工集团连续33年位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2021年首次跻身全球前三。省内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天合光能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提供优惠利率,合计授信293亿元,投放181亿元,支持企业布局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助力巩固天合光能全球组件头部企业地位。
四是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支持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物联网等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位于无锡的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总投资45亿美元,目标是建成一条工艺等级为90—65/55nm、月产能达到9.45万片的12英寸特色工艺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2018年以来,国开行江苏省分行等多家银行机构组建了10年期、15亿美元银团贷款支持华虹无锡一期项目与扩产项目两批次产能建设,并新增授信4亿美元用于第三批次产能建设,目前企业12英寸特色工艺晶圆月产能已达6.5万片。鱼跃集团是一家以生产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2020年以来其疫情防控、新冠肺炎治疗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暴增,民生银行南京分行等机构通过并购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2022年6月末多家银行对其各项贷款余额超过90亿元,支持其并购云南白药股份、意大利百胜医疗等企业,助力其加快制氧机、呼吸机等产品生产,扩大院内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医器械等业务。出口信用保险江苏分公司深化细分领域服务,上半年对十六个产业集群企业承保额242亿元,同比增长17.2%。
五是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加大信用贷、首贷投放力度,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在全辖建立起包括2家科技金融中心、14家科技特色支行的科创服务机构体系,2022年6月末,科技创新企业贷款余额近1500亿元。从2020年开始,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与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推出“高企融资服务直通车”活动,已累计组织活动数十场,对1100户企业投放款60亿元,平均利率低于4%。江苏银行与科技、工信等部门联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百千万”、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专精特新攻垒和科创100助力四大行动,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科创企业授信1.06万户、贷款余额1040亿元。2022年4月,江苏银保监局联合省科技厅对全省7.23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为期9个月的融资对接专项行动,目前对接走访率已超过70%。苏州银保监分局支持苏州辖内金融机构引入“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科技金融产品研发中心”“投贷联金融中心”等科技金融相关功能性总部10余家。
六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挖掘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融资需求,积极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同时,围绕信贷赋能、科技赋能、综合服务三大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匹配专项产品、提供差异化信贷政策,并挂牌成立苏州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完成智慧芽聚创平台建设项目,联动农银投资成立科创企业投资基金,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829.5亿元,较年初增加275亿元。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等4家银行机构为制药龙头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提供贷款19.31亿元,支持投资建设抗体及重组蛋白等生物制药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制剂700万支。截至2022年6月末,辖内主要银行机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7764亿元,分别较年初、2020年6月末增长17.97%和117.33%。
保险保驾护航,助力行稳致远
辖内保险机构通过保障安全生产、助力融资增信、完善科技保险服务、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加大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质量保障力度等举措,提升制造业企业风险保障水平,助力制造业企业行稳致远。
一是保障安全生产。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主动为企业安装烟感、水淹和火灾等物联风控设备,并联合消防、公安或第三方鉴定机构共同开展防灾防损巡查,2021年通过企财险为全省1.48万家制造业企业提供财产风险保障2.93万亿元,通过安责险、环责险为全省1.97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492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新能源、“碳中和”及半导体等科技自立自强领域提供超4290亿元风险保障。太保财险江苏分公司上半年利用物联网技术完成企财险各类风勘任务5534件,通过高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有效降低保险事故发生率。平安财险江苏分公司上半年累计服务企业3860家,指导企业整改隐患点10.78万个,整改率91.2%。
二是提供融资增信。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加强与政府、银行三方协同,运用贷款保证保险、贸易信用险,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2021年通过贷款保证保险累计支持1859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44亿元,2022年上半年通过贷款保证保险累计支持1101家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27.37亿元。太保财险江苏分公司通过投标保证险、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农民工工资保证保险替代保证金等产品,今年上半年累计为4128家企业释放了6.4亿元资金占用,通过贷款保证保险为289个产业创新集群企业累计提供9.09亿元的融资支持。
三是支持高端转型。2020年以来,辖内保险机构根据工信部制定的首台套、新材料保险示范目录,积极对接符合目录要求的重大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等领域企业保险需求,稳步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试点,已累计办理238笔、提供保险保障124.83亿元。
四是助力国际化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江苏分公司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优势,主动与全球领先船东对接,2021年首创“ECA+日税租赁”模式,助力扬子江船业加拿大Seaspan集团八艘集装箱船项目获得低成本资金6.45亿美元;保障永鼎股份承建孟加拉PGCB全国电网系统扩建、改建和升级项目顺利实施,承保金额达9.7亿美元。2022年该公司全力支持相关企业再获加拿大Seaspan集团的15艘集装箱船订单,金额高达14亿美元。2022年,承保无锡通用科技泰国项目、南钢印尼项目等海外投资项目55个,承保金额18.1亿美元。
2020年6月以来,全省制造业金融服务总体实现“四个持续”。一是投放总量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制造业全口径融资余额4.07万亿元,分别比年初、2020年6月末净增7081亿元和1.2万亿元,增长21.07%和41.98%。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3.16万亿元,分别比年初、2020年6月净增5139亿元和1.01万亿元,增长19.39%和47.10%。制造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15.94%,分别比年初、2020年6月末提升1.27和1.60个百分点。二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9823亿元,分别较年初、2020年6月末净增2052亿元和5235亿元,增长26.4%和114.09%;制造业信用贷款余额6266亿元,分别较年初、2020年6月末净增1363亿元和2720亿元,增长27.79%和76.6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分别占制造业贷款比重为31.05%、19.81%,分别较年初提升1.72个、1.30个百分点,较2020年6月末提升9.71个、3.32个百分点。三是信贷覆盖面持续提升。制造业贷款户数达53.91万户,分别较年初、2020年6月末净增3.79万户和12.90万户,增长7.56%和31.46%。四是融资成本持续下降。2022年上半年新发放制造业贷款利率分别较上年同期、2020年下降0.26个和0.40个百分点。
下一步,江苏银行业保险业将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和银保监会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持续为江苏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更高水平的制造强省注入新活力、新动能,为践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金融保障。(蔡友才、陈冬娟、郑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