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魔法”点亮童心 安全“钥匙”守护烟火

当塑料瓶在孩子们手中“变”成衣服,当村民练就识别假烟的“火眼金睛”,当安全知识化作寻常生活的“守护钥匙”……近期,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志愿者们化身科普“魔法师”,带着奇思妙想走进幼儿园、村组和家庭,用一场场“走新”更“走心”的活动,让科学知识“活”了起来。

童心乐园:当环保知识遇上“魔法课堂”

晨光透过窗户,洒在浮桥街社区山山幼儿园中二班的教室里。志愿者龚斌将塑料瓶放进魔法箱里,边摇晃边和小朋友们一起念着“魔法口令”。

“小朋友们注意啦,塑料瓶宝宝要开始变身咯!”话音刚落,龚斌就从魔法箱里掏出一件崭新的T恤。孩子们惊讶地长大了嘴巴,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可不是普通的魔术表演,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环保科普课。志愿者们通过分享阅读《回收利用真神奇》绘本,带领孩子们走进资源再生的奇妙世界。孩子们不仅听得入迷,还亲手参与“变废为宝”的过程,体验了一把当“环保小魔法师”的乐趣。

“我要把这张神奇的卡片种在阳台上,看着它开花!”四岁的豆豆(化名)捧着志愿者赠送的种子心愿卡,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张用再生纸制作、内嵌太阳花种子的卡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焕然新生”的奇妙过程,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

村组讲堂:练就识别假烟的“火眼金睛”

正值赶集日,加义镇义口村文化广场的法治宣传展台前,一场特殊的“大家来找茬”正在这里上演。不过,这次找的不是图片差异,而是真假卷烟的区别。

“大家注意看,真烟的包装印刷清晰,假烟往往存在色差。”普法志愿者陈鑫龙手持实物开展真假烟鉴别教学,通过“一看透明纸、二摸烫金线、三扫二维码”的简易三步法,手把手指导村民识别常见假烟特征。

11_副本.jpg

(“卷烟打假进农村”科普活动)

“以前大家只看价格,专业人员现场讲解,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做生意没有捷径,诚信守法经营才是店铺的立身之本!”农网零售户喻义根感慨地说。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发放《真假烟鉴别实用手册》,内容涵盖常见品牌鉴别方法、举报投诉渠道及烟草法律法规。有奖问答环节更是让气氛热烈起来,村民们现学现用,争相展示刚刚学到的鉴别技巧。

这场活动不仅让村民掌握了实用技能,更提高了他们对假冒卷烟危害的认识,为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科学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化作了守护日常生活的实用工具。

敲门行动:为社区居民送上“安全钥匙”

“洁姨,您家的这个‘万能插线板’因为设计上存在缺陷——插片和电器插头接触面积小,容易产生电弧和高温,引发火灾的风险远远高于普通插线板。国家从2010年6月起就禁止生产这种插排了,建议您也赶紧更换下来。”志愿者向芙蓉在入户排查时,及时发现了一处安全隐患。这是平江烟草“敲门行动”中的一幕。

1.jpg

(排查安全隐患)

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居民家中,通过面对面提醒、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将安全知识送上门。针对老年群体,志愿者们还特别编写了简易版的安全用电用气口诀,定期帮助独居老人检查家里的电线和燃气设备,让他们住得更加安心。手机充满电后没拔掉的充电线、不合规的插线板、过期的灭火器……这些平时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都被细心的志愿者们一一找出。

知识可以很有趣,科普也可以很“好玩”。随着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的深入推进,平江烟草科普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更加紧密,“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氛围也更加浓厚。孩子们成了家里的“环保监督员”,村民们成了识别假烟的“高手”,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就像那颗种子心愿卡,科普的种子已经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邹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