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东:做实“微服务”释放“暖效应”

在湖南省邵东市,焕发新颜的美丽乡村三云村,书声琅琅的中小学校园,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中心,看似不同的场景,却升腾着同一种气息,那是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坚实力量。

近年来,邵东市烟草专卖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驻”在心里的为民情怀,转化为“帮”在实处的惠民行动,用实干与真情描绘出一幅幅服务地方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画卷。

一本“民情账”串起万家灯火

11.png

驻村队员宣传政策

村口的大树下,几位村民摇着蒲扇唠家常:“现在夜里出门亮堂堂的,串个门、跳个舞都不怕摸黑;上次老贺家和老罗家为了点事闹得面红耳赤,工作队马上来调解……”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脸上的笑意像枝头的石榴花,红得透亮。邵东市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始终把“民”字刻在心头,用“实”字托举幸福。

翻开驻村工作队员钟惠龙的笔记本,纸页边缘已微微泛卷,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王婶家儿子在外打工,老人独自种玉米,缺人手”“老罗和邻居闹点小矛盾”……这些琐碎的“小事”,成了工作队的“头等大事”。

“驻村不是‘住村’,得把自己当成本村人。”工作队员老钟常说。工作队每周至少三天“串家门”:清晨跟着村民去菜园子,听他们聊聊菜的价格;晌午在村头树底下坐一坐,记下老人的需求;傍晚在村子里转一转,看看村民们卖货时有没有难处。三年下来,工作队的鞋底磨薄了,却把全村人的心事摸了个透——谁家孩子上学远,谁家病人需要送药,哪块地灌溉水管该修了,都装在他们心里。

这份“民情账”,不仅是记录,更是行动的起点。“以前有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工作队的同志比亲戚还亲。”村民们的话,让工作队的笔记本越写越厚,也让干群关系越处越近。

一盏“法治灯”照亮护苗之路

22.png

校园宣讲现场

在黑田铺镇一所中学的教室里,一幕幕精心制作的动画短片,一个个模样各异的电子烟,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

志愿者们指着那些伪装成“奶茶杯”“可乐罐”等时尚外形的电子烟产品,严肃地揭示其隐藏的健康陷阱:“同学们,你以为那些酷炫的‘奶茶杯’‘可乐罐’只是好玩?错了!这些物品很可能含有尼古丁等成瘾性物质和有害成分,对你们正在成长的身体和大脑危害极大。请保护好自己,远离它们!”

讲解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紧密结合法律的具体条款,穿插真实案例和互动问答,深入浅出地普及法律知识,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踊跃参与讨论。

近年来,邵东烟草靶向发力,组建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将生动活泼的法治课堂搬进多所中小学校园,发放宣传资料数千份。这场守护青春“无烟晴空”的行动,正持续在校园这片沃土上播撒法治的种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起坚实的“防火墙”。

一扇“便利门”架起党群桥梁

“肖大爷,您瞧仔细咯!第一步,先从这里登录进去。”在邵东市界岭镇一家略显陈旧的店铺里,市管员张宏源半蹲着,将手机屏幕稳稳地举到店主肖维新眼前,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的操作区域,“这一步,一定要将身份证和营业执照拍清楚,对,就是这么操作!”

59岁的肖老板眯着眼,努力分辨着屏幕上字符,布满老茧的手指悬在空中,笨拙却认真地跟着张宏源的指引比划。“以前听街坊说,办证好麻烦,我这老花眼,智能手机都玩不转,想想就头大!”他感慨地摇摇头,随即又露出宽慰的笑容,“现在好了,你们直接上门,手把手教得明明白白,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肖维新的经历,是邵东市许多身处乡村、年岁渐长的零售客户面临的共同难题。政策更新快、线上操作流程多,对于习惯“面对面”交流、对智能设备望而生畏的“银发店主”们来说,这道“数字鸿沟”成了经营路上的拦路虎。

“以前是‘人找服务’,费时费力还摸不着门道。现在是‘服务找人’,贴心又省心!”肖维新看着张宏源帮他成功提交的申请,笑得合不拢嘴。这朴实的评价,正是对“流动窗口”服务模式最大的肯定。邵东烟草用脚步缩短了距离,用耐心弥合了鸿沟,在柜台之外,书写着政务服务的“民生温度”。(朱思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