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邵东市“5122”人才工程新闻发布会在岳麓书院召开,发布多项求贤政策和岗位信息,释放了一系列“超硬核”引才信号。
会上透露,邵东市未来五年将引育500名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其中博士研究生、正高级职称人才或相当层次的学科带头人100名,硕士研究生200名,获得国内外精算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注册建筑师等执业资格的实用资格型人才200名。
“如今的邵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人才。”邵东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刘家豪表示,邵东配套出台了“5122”人才工程十条措施,旨在打造编制无忧、生活无忧、事业无忧、前途无忧的人才发展环境,以吸引天下英才汇聚邵东,共同推动邵东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还发布了2025年邵东市人才引进公告,按照战略需求和企业产业发展需要,共开设50岗7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人,实用资格型人才12人,硕士研究生44人。
在人才措施上,邵东市专为青年人才进行了量身打造,如提供编制保障,市属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设立“周转编制池”,高级职称人才首次聘用不受职数限制;提供全方位服务,青年人才可享受最高60万元的生活、租房和购房补贴;提供创业平台,在邵东经开区建立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园;提供金融支持,对大学生创业开办的企业向银行申请经营性贷款给予利息补贴等等。
邵东市的用人机制也十分灵活。该市首次分类设置服务期限,博士研究生不设置服务期限,其他引进人才服务期限为四年。同时,鼓励人才往更高层次发展,对考取中央、省级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引进人才,不受服务年限限制,可按程序调离邵东。
邵东市的引才计划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基于其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活力。作为民营经济发展活跃的商贸之城,邵东在轻工制造、商贸物流等领域优势显著,其打火机产业跻身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小五金和箱包产业获评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80余条物流线路通达全国80%的县市区,经济总量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居全省五强,位列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第81位,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
同时,邵东还是一座充满无限活力的创新之城,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7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家,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35个,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小平台托起大产业”的邵东模式在全省推介,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位列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市)第76位。(禹朝辉 王梅淑 邓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