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永州蓝山县大桥村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前沿,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奔赴在基层一线,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奔走;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在乡村土地书写自己的华章;他们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出发点,凝聚群众力量,引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他们就是永州市蓝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大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
解决停车难题,营造让群众顺心的宜居环境
(图为市场周边新建的停车场)
如今的大桥村面貌明显改善,环境更加宜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正全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以前,这里车辆违停乱象突出、拥堵不已,看着就闹心,现在,停车位多了,农贸市场更加整洁有序了。”谈起大桥村农贸市场周边交通情况的变化,当地群众脸上泛起笑意。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开始购买私家车,车辆保有量也逐年提高。然而,由于大桥村地处山区,受居住条件所限,没有停车场,村民只好将车辆停放在村内道路旁,特别是遇上镇赶集日、逢年过节时,不仅有返乡村民的车辆,还有来访游客的,再加上市场周边沿街摆卖等乱象,这使得原本很窄的道路更加拥堵,车辆出入、掉头困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附近群众怨声载道。
蓝山烟草乡村振兴工作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对大桥村“闲置地块”进行改造,并迅速落实帮扶措施。工作队的同志经多方联系,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支持,筹集资金15万元帮扶大桥村修建停车场。通过3个月的努力,2处新停车场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共有停车位100余个,长期困扰群众的停车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解决“停车难”问题只是蓝山烟草工作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蓝山烟草始终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系责于心、履责于行,努力书写让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建设文化广场,丰富让群众舒心的文化生活
(图为文化广场一隅)
近日,大桥村委会旁的休闲广场重新投入使用。在林荫下,村民三三两两地聚在宽阔的休闲广场上,看着墙上画上青山绿水、花草树木,心情格外舒畅。
“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大广场,孩子们有了玩耍的地方,老人们饭后在广场上散步、围在一起下象棋,广场舞也流行起来了,生活越来越有滋味。”村民黄怀忠感叹道。
在2023年以前,广场所在地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大桥村的文化建设基础薄弱,缺乏像样的活动场所,导致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儿童也缺乏适宜的游乐空间,村民对此反映强烈。面对村民的期盼,蓝山烟草驻大桥村第一书记周建清坚定表示:“村民所盼,即我们所为!”
在当地政府和蓝山烟草的帮助下,大桥村有了文化广场,它承载着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使命。广场内新建了篮球场和休闲议事亭,安装了11种健身器材、2个乒乓球台及一处电子显示屏。此外还精心制作了80余平方米的彩绘墙,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将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深厚的乡土文化以及“农耕田园风光”的温馨情怀巧妙融合,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场的建成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还极大地丰富了村里的文化氛围,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聚焦民生工程,打通让群众暖心的发展经络
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基础设施薄弱,是大桥村农业发展的瓶颈。以前大桥村的用水得不到保障,每到插秧季节,村民用水困难,田地“喝”不上水,水沟变“味”,杂草丛生。
村级水渠、机耕道一直是农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所在,是村庄交通的“毛细血管”,更是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因此蓝山烟草援建的稻田水渠对于实现水利兴农具有重大意义。在建设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多次实地考察,顶着炎炎烈日,奔走于田间地头,积极与村民沟通,与技术人员求证,确保设计方案既科学合理又便于维护。新水渠的建成不仅解决了灌溉难题,还增强了村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涓涓流水通过水渠流进田野,也流进了百姓心田。
乡村振兴不止步,提质增效在路上。下一步,蓝山烟草将继续聚焦民生需求,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动真格、下真功,推进各项重点民生项目落地见效,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高。(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