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防空转 实干促发展 ——湖南省汉寿县酉港镇基层减负见闻

“以前每次开证明都需要先去村里开一次,再到镇里开具证明,还不知道去哪个部门,很麻烦。而现在我只需要去镇里一个窗口开具就可以了,省时省力还节省了路费”。庙嘴村村民尹成功为酉港镇基层减负点赞。

“坚决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把减负成效转化为助推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坚持从镇村干部抓起,让每一项减负措施落地生根。”汉寿县酉港镇党委书记李忠坚定不移的态度显示了为基层减负决心。

松开双腿,把频繁的检查考核转变为现场为群众解决问题

2024年10月13日,清晨的风还未吹散田间的薄雾,酉港镇柳林村党支部书记张吉清与璀卓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便去查看稻虾养殖基地,针对市场销售提出对策。

“要是以前,现在应该是在办公室坐班,打开工作群看看今天又有哪些工作任务,需要报送哪些台账资料”。张吉清感叹道:“哪能像现在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产业,今年上半年我们就确定了一个稻虾养殖的项目”。

基层减负措施在酉港镇落地见效,上级收发文件少了,考核督查少了,会议召集少了,就单拿乡村全面振兴方面的考核督查来说,次数比去年少了近20次。镇村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柳林村作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我们借助基层减负赋能的东风,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与合作社联合发展稻虾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万元,争取省里扶持资金50万元。这个项目村里入股,预计全年可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6万元,带动村民就业超100人。”张吉清介绍道。

基层减负让基层治理变得灵活起来,使得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逐渐不断完善。以前,因为工作赘余、繁琐,上级检查考核较多,镇村干部疲于应付,基层治理体系往往沦为摆设,无法发挥其作用。现在各村(社区)有时间召开屋场会或者专门会议,对村(社区)建设发展进行充分讨论,群众深度参与,广集民智,充分调动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最大限度发挥基层治理体系的作用。

“今年以来,柳林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已经召开超过20次屋场会,村民献策献力、捐资捐物,促成了3条村组道路的硬化。群众对村干部的工作也更加支持和理解”。柳林村大户洪少云感慨地说道。

解放身子,让镇村干部有更多的时间与群众在一起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减负”不是“减责”,而是激活基层干部的干事动力和服务能力。

今年推行基层减负以来,酉港镇镇村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到一线处理问题,进村组现场办公,结合乡村全面振兴、平安创建等工作,组织召开农家屋场会、警民恳谈会等129场,发放政策宣讲手册1500余份,现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8条,当场交办解决110条,分期分批处理28条,累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1157件,群众满意度达98.5%。

“现在有事就能马上联系镇村干部,问题能得到马上处理”。连兴洲村村民彭庭兴说。

酉港镇精简了调研督导次数,优化考评机制,更加注重实干实绩,打造了能者上、优者奖、劣者汰的良好氛围。在此氛围下,镇村干部干事意愿更加强烈,干事动力更加充足。

受益于为乡村赋能的改革举措,乡村干部的上升空间进一步拓展。酉港镇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开放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事业编的渠道,1名支部书记选拔为事业编工作人员;拓宽干部职级晋升通道,完成职级晋升3人,其中晋升四级调研员1人,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干劲。

“现在我们工作有了奔头,考评机制也更贴合基层实际,干事更有劲了”。花护村党总支书记肖祥说道。

握手暖民,让基层服务更加体贴民生

酉港镇政府注重解民忧,全面推行基层组织工作事务清单制,厘清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20项,明确不应由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36项。以前开具证明程序繁琐,往往需要往返于所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和镇相关部门之间,费时费力。现在群众只需要带相关证件到镇一个窗口办理即可,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也解决了村(社区)无法核实而无力开具证明和越权开具证明的问题。今年以来,酉港镇平均每村(社区)减少开具证明超过30人次,获得村民一致好评。

酉港镇建立了干部走访民情制度,对收集的民情及时梳理,能解决的都能得到及时解决。

“我向干部反映的房屋漏风漏雨问题,镇里第二天就来人核实了,并且已经帮我申请了危房改造”。鼎山社区居民潘双喜满怀激动的说道。

“我认为,近年来,酉港镇党委工作非常务实,对基层减负出真招实招,不搞花架子,让我们村干部腾开手脚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神凤村甲鱼养殖等产业越来越兴旺,民宿也开起来了,发展形势比较好。”神凤村支部书记许忠伟如是说。(王思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