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检察院制定出台“看犯罪事实是否查清,看矛盾化解是否可能,看释法说理是否到位,看司法救助是否需要,看检察建议是否适用”的“一案五看”工作机制,注重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小案的每个环节。
一、看犯罪事实是否查清,兼顾办案公平与效率
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严格审查证据材料,准确认定罪名和情节,不因罪轻案小降低标准,确保每一起“小案”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对于存在争议、证据瑕疵的疑难案件,充分发挥提前介入引导和自主侦查功能,把办案端口前移,提高案件证据链条的完整性,确保案件诉讼质量,今年共提前介入并引导侦查105余件。对于事实清楚、符合速裁的轻刑案件,积极探索“轻案快办”办案机制,今年共依托侦协办办理轻案审查起诉57件。
二、看矛盾化解是否可能,树立恢复性司法理念
始终坚持“如我在诉”工作理念,耐心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注重沟通方式方法,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方式,有效稳定当事人情绪,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坚持“检察长带头接访”,最大力度解决当事人合法合理诉求,今年来,该院检察长包案接访30余次30余人,全年未新增一起信访案件。
三、看释法说理是否到位,把公开听证用准用活
坚持把听证工作融入“四大检察”办案各环节、全过程,通过以案释法开展法治教育,让法治观念直抵人心。对于存在较大争议的不起诉刑事案件,坚持“能听尽听”,今年来共开展公开听证42次,其中拟不起诉公开听证37件次。用活“上门听证”,对一些年老体弱、居住偏远不能到检察机关参加听证的当事人,把听证会开到屋场外,田地间,如对一起村民私自屠宰生猪售卖的“小案”在荷塘村召开户外公开听证,将听证与普法宣传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法律更加“可感可触可信”。
四、看司法救助是否需要,向因案致困传递温情
始终秉持“应救尽救”理念,积极聚焦困难群体“急难愁盼”,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检察温度。在刑事、民事等部门办案过程中发现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线索及时移送至控申部门,今年通过内部移送线索6件,开展司法救助10件10人,发放救助金10.75万元。综合运用“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心理疏导”多元帮扶模式,最大限度消除司法救助一次性、有限性弊端,定期对被帮扶人员进行电话和上门回访,持续延伸司法关怀。
五、看检察建议是否适用,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坚持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牵引,注重以“小案”线索为切口,积极深挖监督线索,对于可能存在社会治理类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案件深入调查核实,及时与被建议单位进行全过程沟通,共同解决社会治理深层次问题,今年来共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39件,社会综合治理检察建议6件,有力推动生态环境、食药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违法问题和监管漏洞得到治理和堵塞。(欧阳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