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创新驱动,智造未来

今年以来,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构建了以"三微"创新工作平台和"揭榜挂帅"模式为核心的工作机制。紧密依托车间的实际应用场景,有效推动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三微”创新,激发潜能

“三微”,即微小创新、微小改进、微小项目,构成了该厂制丝车间创新工作的核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车间内的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创新的发起者与参与者。

加香加料设备的强密封性导致预填充时空气难以排出,空气进入齿轮泵和喷嘴会引起物料流量波动,影响施加精度和产品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丝车间的加香操作工们在“三微”平台上自主申报了改进任务,自行组建团队进行技术研讨,通过借鉴行业内外的先进经验,最终决定在设备的盖板位置进行局部改造并安装自动排气阀。这一方案成功实现了管路内气体的顺畅排放,显著提升了加香加料的精确度和产品质量。

微信截图_20241129094007.png

操作工龙西驰兴奋地介绍道:"自从设备加装了自动排气阀后,过滤罐的预装比例从20%激增至93%,这不仅是数字上的飞跃,更是生产效率质的转变。"

“揭榜挂帅”,集结众智

为促进新进员工迅速掌握工作技能,制丝车间设立了“规范化岗位培训手册”的揭榜任务,鼓励资深员工分享经验,将操作要领和技巧汇编成册。

任务一经发布,各岗位的操作工立即作出响应,对各自岗位操作的关键和难点进行了深入总结,从而编制出内容充实且实用性强的培训材料。这些宝贵的经验得以传承,使得新员工能够迅速掌握各项操作要领,达到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标准的平均培训周期从60天大幅缩短至14天,显著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动态物料,智慧管理

在制丝车间,数字化转型团队针对物料状态的实时监控进行深入研究,并致力于对物料存储及流转流程进行优化。

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车间内的物料流转实现了全程的可视化,确保了物料从入库至出库的每个环节均具备可追溯性和可控性。单次换批时间由30分钟减少到15分钟,总周期缩短了15%,同时储柜利用率提高了20%,尤其是对顶柜同时储存4000KG下和7500KG牌号的储柜,显著减少了设备空转时间和能源消耗。

随着这些创新措施的逐步实施,制丝车间的物料管理已从传统经验驱动模式转变为数据驱动模式,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这一系列变革不仅提高了车间的生产效率和物料使用效率,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常德卷烟厂将持续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际生产流程的深度融合。(垚墨 杨成奥)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