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孙志蓉到衡阳县调研指导金槐产业

近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孙志蓉教授带领团队到湖南省衡阳县,对当地金槐产业开展了全面深入地调研和技术指导。

金槐是从槐树中培育出的一个优良栽培品种,具有生产周期短、易采收及产量高的特点,目前主产地主要集中在桂北和湘南地区。湖南省紫色页岩面积高达220万亩,其中衡阳县就有40万亩,是紫色页岩土的集中分布区,由于金槐抗旱性强,非常适宜在这片号称“红色沙漠”的紫色页岩山地种植。目前湖南衡阳市金槐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衡阳县已发展金槐5.6万亩,因出产的金槐槐米色泽金黄,芦丁含量高,受到市场欢迎,每亩山地直接带动槐农创收3000元/年,已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经济产业之一,取得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孙志蓉教授一行在县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深入到衡阳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衡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衡阳华盛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专家们对衡阳县在金槐产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中肯评价,并针对原料市场控制、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随后调研组对衡阳县沛科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有机生物肥料生产厂进行了考察,该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情况。在座谈会上孙志蓉教授一行与湖南农业大学易圆永教授、湖南省植保所谭新球研究员、衡阳市农业农村局陈建芝博士等人,针对有机肥在金槐等中药材种植中的应用困境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开发成本高、见效慢、外源性病虫害入侵及市场乱象等问题,专家们建议从原料源头进行质量控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区,在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中药材有机肥料使用标准,以保障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调研组一行与衡阳县西渡镇党委书记温松柏等一同考察了县级金槐高效丰产栽培示范基地,衡阳县林业局科技特派员刘文端向专家们详细汇报了金槐种植、金槐产业联农助农和乡村振兴产业带动情况。在总结讨论会上,专家们提出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推进金槐种植规模,通过政策扶持来激发农户的种植热情,确保槐米资源的持续供应,减少专业人才流失,建议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并积极开拓国内外健康产品市场。温书记对此表示极大认同,表示全力支持科技企业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1.jpg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衡阳县金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依托于省级专家工作站的技术支撑,衡阳县金槐产业将朝向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的贡献。(王磊)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