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致力于把崀山打造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地

2010年8月,由湖南崀山牵头的“中国丹霞”申遗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新宁县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格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8B1号决议精神,以及《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崀山保护管理条例》;编制和完善了《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保护管理机构由副处级的崀山管理处升格为正处级的崀山管理局,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综合执法大队。景区增加了资源保护投入,在各景区村、组建立了义务消防队;每年从门票收入中切块预算100万元用于景区未征用林地的补偿,进一步增强群众的遗产地保护意识。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各景区村、组实施执法信息员制度,巩固了遗产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同时,新宁县先后投资2.6亿元,修建了景区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地质博物馆,以及旅游标识系统和高标准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成了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广播系统、智能售检票系统和崀山旅游大数据中心在内的智慧旅游项目,崀山遗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进入了智能化、数字化时代。2024年8月,投资2.64亿元的崀山八角寨客运索道提质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11月底建成交付使用。在崀山景区,通过286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可随时监测到遗产地各区域,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通过大数据中心和售检票系统可以即时掌握门票收入,随时了解每个景区的游客进园人数、离开人数和当前人数;通过车辆监测系统可随时了解停车场的容量使用情况,并对游客来源地进行分析统计;通过网络广播可实现对现场喊话、放音乐、发通知等功能。

据悉,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7项,居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均居世界首位,总面积达7.06万平方公里。其中峎山景区在128平方公里的遗产地设立界桩界碑1787块,中英日韩四语种标识牌2000余块,防火标识牌200余块,有效的保护了遗产地的完整性。先后邀请了保罗•丁沃等8批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和世界地质公园评委赵逊、昆明理工大学梁永宁等60多名国内专家到崀山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崀山地貌,挖掘资源价值,出版发行了《崀山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遗产资源开发研究新发现》《走进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崀山铁皮石斛原生态栽培技术》等科研科普著作。通过对崀山生物多样性研究,先后发现了大黄花虾脊兰、罗氏楼梯草等特有物种,并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大黄花虾脊兰驯化培育基地”,抚育大黄花虾脊兰2000余株,开展大黄花虾脊兰等极小种群的保护研究。

近年来,新宁县始终坚持“旅游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致力于“把崀山打造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地”,景区先后获评“全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优秀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湖南省首批两型认证旅游景区”“湖南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湖南十佳旅游景区”“湖南省青年文明号”“湖南十大平安景区”“湖南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三十多个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颜克明)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