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烟草:东首村的幸福路

6月初,在株洲市茶陵县秩堂镇东首村的果园里,东首村合作社正紧锣密鼓地给果树除草、打虫,不远处的东坑水库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粼粼波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山。如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荒山变成产业发展宝地、让湖水拉动生态经济活力,“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这是株洲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助力东首村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真实写照,更是该村脱贫群众得实惠的一个生动样本。

小课堂 引领乡风文明路

在秩堂镇东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乡村课堂”上,株洲烟草法律宣讲团正在向群众宣讲相关内容及党的惠民政策,在场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宣讲员话音刚落,大家便一起展开讨论,一时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热闹起来。

为切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株洲烟草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创办“乡村课堂”,采取政策宣讲、专家授课、农田指导等方式,定期为村民开展授课培训,让书本理论落地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构筑农村精神文明新高地,为基层治理赋能鼓劲。

把“普通话”改成“土方言”,用“身边事”教导“身边人”,“乡村课堂”培育乡风“软实力”,构筑乡村全面振兴“硬支撑”。

图片1_副本.jpg

法律宣讲团向群众进行宣讲

新路灯 点亮村民幸福路

驻村工作队入住东首村后,帮扶干部走家串户,广泛开展调研走访,了解当地群众的急难愁盼。“村里现有的老式路灯三天两头坏一次,不管是村里的大路还是小路都黑蒙蒙的,出行十分不便,早日装好路灯是村民们非常期盼的一件事情。”驻村工作队长陈德说道。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驻村工作队立刻向单位汇报,并获得了资金支持,理顺流程,筹备物资,工作有条不紊推进。路灯安装位置充分征求村民意见,首先保障日常出行使用,重点照顾有老人家庭;同时,全盘考虑用地布局、路灯密度等因素,确保道路照明能够提供良好的视线条件。2023年,东首村完成原有路灯检修恢复完善90盏,新增太阳能路灯40盏,为村民夜间出行提供了方便,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我们的心愿就是为了让村民日子越来越幸福。”看着夜幕下玩耍的孩童、散步的老人,陈德的心里乐开了花。

“小路灯”映射出“大民生”,“照亮”了乡村振兴路,也照亮了村民通往幸福生活的心路。

图片2_副本.jpg

工人们在东首村道上安装路灯

百香果 拓宽生态产业路

“这两年来,咱们东首赏花休闲的游客越来越多了。”驻村队队长陈德说,“村里今年又开发种植了百香果,东坑水库建起了‘垂钓台’,村里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这两年,眼瞅着罗汉果稳步增长,周边种植也越来越多,东首村怎么补短板、强优势,怎么深入做好“土特产”文章、走好产业振兴发展之路是困扰驻村帮扶队的头号问题。

适应市场,调整种植结构是路子。单一作物的种植,短期内高产高效、市场舒适度高,但长期以往农户很可能面临竞争增大、市场波动敏感的风险。驻村帮扶队和村“两委”发挥以往种植经验和区位优势等,经过外出学习、实地考察,2024年引进黄金百香果种植30亩,加上罗汉果种植面积合计突破400亩。背靠景观,文旅融合发展有潜力。镇上办了10年油菜花节,加之秩堂镇境内有岩子龙、东坑水库、皇雩仙、三大学士故里碑亭等自然人文景观,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但规模较为分散。驻村帮扶队队长陈德介绍,依托东坑水库和乡村振兴帮扶计划,东首村今年在水库投放了价值30余万的鱼苗,在开放地域建起了垂钓台供游人钓鱼。计划把村民组织起来,用两年时间打造形成一个包含“文化景观-果园采摘-水库垂钓-田园休闲”即集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乡村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业态。

如今的东首村,山清水秀、村美人和,村中果园可以参观采摘,农户家中可以提供餐饮民宿,水库的鱼儿正在欢快游弋,不远处的幸福屋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株洲烟草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因村制宜,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一幅具有东首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铺开。(建峰 熊欢)


顶部